本文作者:访客

秋季遭遇熊出没,如何应对与避免熊袭击的风险?

访客 2025-09-29 14:05:08 17669
被熊袭击时,装死并非有效的应对策略,秋季是熊类活跃的季节,“熊出没”频繁,避险至关重要,应远离熊类栖息地,避免夜间行走,保持安静,避免吸引熊的注意,如遭遇熊,保持冷静,避免刺激它,慢慢后退,同时避免目光直视和向它展示食物,若遭袭击,应尽力保护重要部位,如头部和胸部,了解熊的习性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是避免熊袭击的关键。

9月7日下午,甘肃22岁的张女士(化名)在放牧时突遭黑熊袭击。黑熊从她背后接近,猛然咬住她的头部,牙齿刺入右眼与左耳,瞬间鲜血直流。

生死一线,她选择装死——屏住呼吸、身体僵直不动。黑熊用爪子拨动她的手臂,过了一会儿离开。

脱险后,张女士强忍伤痛回家,其丈夫立即驾车送医。由于张女士伤势极重,头面部大面积撕裂,右眼眼球脱出,必须尽快转院治疗。张女士的丈夫赶紧带着张女士驱车前往西安市,历时40小时,于9月9日凌晨抵达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急诊科。


4.正确做法是:

若离得比较远(50米以上),安静后退,缓慢撤离,不要拍照逗留。若熊在觅食,绕开其活动路径。

若近距离发现熊(10米左右),举起衣服、背包等物品显得自身高大,大声说话。


若熊发动攻击,保护好自己的头颈部。若有防熊喷雾对准熊脸下方喷射,没有的情况下,用刀、石块、登山杖攻击其口鼻。


对普通人来说,爬山、放牧时应尽量避免与猛兽正面接触,预防远胜于应对。

观察环境、制造噪声

提前发出预警

▶观察环境迹象

通常,如果地面上出现7到13厘米的足迹,或是树根上部树皮出现剥落现象,都表示这里可能有野熊出现。若发现粪便、爪印动物残骸,应立即撤离。


▶食物密封

不要在身上喷刺鼻的东西(如香水、花露水);食物要包装密封好,以免因食物气味吸引猛兽而遭到攻击。

▶结伴同行

团队行动能显著降低被攻击概率。

▶避开敏感时段

黎明、黄昏是猛兽活跃期,尽量避免在这个时间段出行。

河南应急广播提醒

“十一”假期将至

如果到野外游玩时

不慎遭遇熊

不要惊慌逃跑或拍照

应保持冷静

科学应对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