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健林解除限高,专家解读万达债务危机的阶段性波动
王健林曾被限制的“限高”措施现已解除,有专家表示,这是万达债务危机的阶段性波动,这一事件反映了万达在应对债务问题方面取得的进展,同时也是企业调整自身财务状况的重要一步,解除限高措施对于王健林和万达集团来说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表明公司在财务危机管理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支点财经记者 朱力严
日前,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王健林,被法院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万达相关企业和王健林等被采取”限高”措施后,不仅其乘坐飞机、高铁等行为受限,“限高”还可能导致一些其它的经营风险,如商誉受损、融资受阻、合作被迫中止或直接终结等连锁反映。据悉,此事件是由于万达下属项目公司经济纠纷导致,事实上之前双方一直在通过多种方式协商解决,本次或因执行层面信息不对称导致。9月29日,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已经没有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限高”信息,这意味着王健林“限高”被撤销了。
(图片来源: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
支点财经记者采访了知名经济学家、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他认为,王健林被“限高”后快速取消事件,本质上是万达集团债务危机的阶段性波动,反映出其债务化解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但是万达的债务危机远未结束。此次“限高”取消仅是漫长化解过程中的一个插曲。王健林能否带领企业实现“惊险一跃”,既考验其资本运作能力,也取决于房地产行业政策环境与资本市场信心的边际改善。
宋向清表示,万达的困境具有行业共性——过度依赖短期债务支撑长期商业地产回报,在融资环境收紧下必然暴露风险 。其解决路径,如资产出售、股权让渡、债务重组等为同类企业提供了参考,但也揭示出核心矛盾,资产出售的速度难以匹配债务到期节奏,轻资产转型需以丧失控制权为代价。
“危机尚未终结,此次限高取消是万达债务化解的“战术性胜利,但未触及结构性矛盾。其未来命运取决于两大变量。一是商管上市进程,若A股上市成功,可获得融资并豁免部分回购义务;若失败,440亿元中东资本回购款与380亿元Pre-IPO回购压力将集中爆发 。二是剩余资产处置效率,万达仍持有约200座万达广场 ,需在维持运营的同时通过资产证券化(如REITs)或出售进一步回笼资金,但核心资产质量下降(三四线城市占比上升)可能影响交易对价。”宋向清说。
(图片来源:企查查)
据了解,万达集团创立于1988年,已发展成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大型企业集团,旗下包括商管集团、文旅集团、投资集团,其中商业中心、体育、儿童产业等处于世界行业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