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MD Zen 6处理器革新设计,D2D互连带来能效与延迟双突破
AMD Zen 6处理器预计将采用全新的D2D互连设计,这将带来能效和延迟方面的重大突破,这一创新设计有望显著提高处理器的性能,同时保持高效的能源利用率,该设计将注重减少数据传输延迟,提升处理器的响应速度和整体性能表现,AMD的这项新技术将为计算机硬件领域带来革命性的进步。
AMD预计将会在明年发布下一代Zen 6架构处理器,尽管依旧将会采用AM5接口,但是预计将会带来进一步升级。目前海外视频博主High Yield透露了下一代产品的更多技术细节,AMD计划在Zen 6中引入一项全新的D2D(Die-to-Die)互连技术,以取代自Zen 2以来长期使用的SERDES PHY方案。这一转变旨在显著优化能效并降低通信延迟,而该技术实际上已在开发中的Strix Halo APU上进行了成功验证。
在现有SERDES方案中,数据需要在CCD芯粒边缘经过串行化与解串行化处理,跨封装传输至I/O芯片,此过程伴随时钟恢复、均衡及编解码等操作,带来了可观的能耗开销与额外延迟。随着NPU等新型模块的集成,芯片间通信对带宽与实时性的要求日益提升,传统SERDES已逐渐成为瓶颈。
Strix Halo APU作为新互连技术的试验平台,采用了台积电的InFO-oS(集成扇出型封装 on Substrate)与重分布层(RDL)技术。其核心变革在于以“海量布线”(Sea-of-Wires)方式,在中介层布置大量细并行导线,形成宽并行端口通信。通过移除SERDES模块,改用矩形微型焊盘阵列直接传输数据,实现了无需串并转换的直接通信,从而在降低功耗与延迟的同时,能够通过扩展端口数量灵活提升带宽。
然而,这种新方法也带来了设计上的挑战:多层RDL的工艺复杂度更高,且芯片底部区域需优先用于扇出布线,对布线资源分配提出了新要求。尽管如此,业界普遍预期,Strix Halo所验证的互连理念将在Zen 6中全面应用,为处理器能效与性能的平衡注入新动力。结合此前消息来看,Zen 6系列中面向主流桌面的“Medusa Ridge”处理器,IOD将采用台积电N3P制程。与此同时,适用于桌面、移动平台及标准版EPYC “Venice”服务器的12核CCD芯片,以及EPYC专用的高密度32核Zen 6c CCD芯片,均将采用更先进的N2P工艺。针对移动平台的单芯片APU “Medusa Point”中低端型号也将使用N3P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