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邮惠万家银行落幕,十年直销银行兴衰史

访客 2025-09-25 14:00:39 5840
邮惠万家银行落幕,标志着直销银行在中国十年的发展告一段落,十年间,直销银行经历了兴起、发展和转型的浮沉历程,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监管环境的变化,直销银行面临诸多挑战,邮惠万家银行的落幕,反映了这一行业的变革和重组,直销银行的发展将更加注重创新和差异化竞争,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邮惠万家银行落幕,十年直销银行兴衰史

出品达摩财经

作为国内仅有的两家独立法人直销银行之一,成立三年多的邮惠万家银行即将落幕。曾被视为银行业数字转型“试验田”的直销银行遭遇尴尬。

9月23日,邮储银行(601658.SH)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优化管理及业务架构,该行将吸收合并下属全资子公司中邮邮惠万家银行。本次吸收合并完成后,邮惠万家银行的独立法人资格依法注销。

邮惠万家银行财务报表已按100%比例纳入邮储银行的合并报表范围,因此本次吸收合并不会对该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实质性影响。

关于本次合并邮惠万家银行的目的,邮储银行在公告中提及,一是实现战略整合。吸收合并后,邮惠万家银行线上运营经验整合到该行,是对该行线上业务强有力的补充。二是优化资源配置。吸收合并后,邮惠万家银行的业务资源及人才队伍,将为邮储银行发展注入新动力。三是降低管理成本。吸收合并后,将有效降低邮储银行管理成本,有助于该行将资源投入到互补性更强的领域,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邮惠万家银行成立于2022年1月,至今还不足四个年头,该行由邮储银行100%控股,注册资本50亿元。截至2024年末,邮惠万家银行累计注册用户数约2100万人,资产总额128.28亿元。

邮惠万家银行曾被寄予厚望。邮储银行原首席风险官梁世栋担任首位董事长,邮储银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网络金融部总经理汪航担任首位行长。同时,还引入了具有阿里和蚂蚁等互联网公司背景的高管。

不过,2023年,邮惠万家银行高管团队进行过一次全面改组,董事长、行长、副行长、首席风险官全部更换。

自成立至今,邮惠万家银行还未曾实现盈利。2022年至2024年,邮惠万家银行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01亿元、3.55亿元、2.43亿元。同期,该行分别净亏损1.62亿元、2.63亿元、4.15亿元。

当邮惠万家银行独立法人资格注销后,市场上独立法人直销银行将只剩下百信银行一家。随着银行业数字化转型进入深度整合阶段,百信银行会否继续采用独立法人架构也将受到业内持续关注。

直销银行十年浮沉

直销银行诞生于20世纪九十年代末北美及欧洲等经济发达国家,因其业务拓展不以实体网点和物理柜台为基础,具有机构少、人员精、成本低等显著特点,因此能够为顾客提供比传统银行更便捷、优惠的金融服务。

自2013年9月,北京银行正式开通直销银行服务模式起,直销银行在我国已发展了12个年头。当时北京银行称,此举标志着国内第一家直销银行破土萌芽,或将开启国内直销银行的新时代。

自此之后,直销银行受到各家银行追捧,曾被中小银行视为在零售业务领域“弯道超车”的利器。2014年至2017年,直销银行飞速增长至超过百家,其中,仅城商行和农商行的占比就达到近80%。

随着直销银行的发展,其潜藏的问题逐渐显现。许多直销银行本质上仍是基于产品销售的逻辑,仅将APP作为理财产品的一个线上出口,并未真正围绕用户便捷与多元需求进行互联网化设计,导致其吸引力不足、用户粘性不强、功能特色有限。

同时,由于多数直销银行隶属于母行某一部门,缺乏独立运营权限,难以实现独立核算和业务创新,即便通过第三方平台合作获客,用户对银行本身的认同感和忠诚度也普遍不高。

更关键的是,伴随银行业零售业务数字化转型的持续推进,手机银行实现快速发展,功能也愈发完备,直销银行由此陷入与手机银行功能部分重合、产品同质化严重、运营成本攀升的困境。在此背景下,多家银行启动对直销银行APP 的整合优化工作。

今年5月,北京银行发布公告,宣布将其直销银行 APP 服务迁移至手机银行 “京彩生活”,这一举措也意味着国内首家直销银行即将正式退出市场。

而在其之前,浦发银行、南京银行等已先后将直销银行功能整合至手机银行,民生银行、广发银行等则直接下架了独立的直销银行APP。另有部分直销银行选择向财富管理平台转型,有媒体统计,目前仅剩湖南银行、青岛农商行等十余家直销银行App仍在运营。

百信银行“独苗”

百信银行的成立时间比邮惠万家银行要早,其于2017年由中信银行和百度联合设立,是国内第一家独立法人直销银行。

在百信银行和邮惠万家银行之后,招商银行也曾计划与京东数科共同设立独立法人直销银行招商拓扑银行,但2022年,招商银行撤回了招商拓扑银行的开业申请并终止筹备工作。

邮惠万家银行被吸收合并后,国内独立法人制中小银行就仅剩下百信银行一家“独苗”。

百信银行目前共有三位股东,其中,中信银行持股65.7%、百度博瑞持股26.03%、加拿大养老基金持股8.27%。自成立至今,百信银行经历了三任董事长、两任行长,全部来自于中信银行体系。现任董事长谢志斌今年8月刚刚上任,上任前其担任中信银行副行长。

百信银行的规模和业绩要相对优于邮惠万家银行。截至2024年末,其资产规模为1173亿元,相当于中部民营银行的水平。自百信银行成立后,仅2018年和2020年出现过亏损,其余均呈现不同程度的盈利。

在经历了前几天的大幅增长后,百信银行2024年整体增速大幅放缓。去年,该行总资产增速与营收增速分别为4.25%和2.02%,均创出2021年以来新低,实现净利润6.52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3.72%。

百信银行之所以有这种业绩表现,与银行业个人业务的整体低迷有很大关系。截至2024年末,百信银行的贷款共有803.93亿元,其中个人综合消费贷款就高达642.91亿元,占全部贷款的80%。因此,百信银行从根本上来看,更像是一家消金公司。

随着近年来个人贷款整体下行的行业压力,以及传统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加快导致嵌在银行内部的“直销银行”业务扩大,百信银行业务正面临极大的竞争。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