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德华谈人生妥协:成功背后的选择与坚持

2025年5月1日,正值“国际劳动节”假期首日,刘德华准时步入采访间。他身着新片《猎金游戏》的宣传T恤,摘下口罩后迅速佩戴好话筒,并简单整理了一下发型,随即准备接受当天的首个采访。
采访间虽小,却布置得井然有序,数位工作人员和三个机位各司其职。刘德华在镜头前表现得游刃有余,即使不动声色,也能适时调整表情,确保每个角落都能捕捉到他的状态。
作为刘德华2025年的开篇之作,《猎金游戏》延续了他与导演邱礼涛的合作传统。自2017年《拆弹专家》大获成功以来,两人已联手打造了包括《扫毒2》《拆弹专家2》《莫斯科行动》《谈判专家》在内的6部电影,其中《扫毒2》和《拆弹专家2》分别以13.12亿元和13.14亿元刷新了港产片在内地的票房纪录。
追溯至1986年,邱礼涛担任《英雄好汉》和《江湖情》的摄影师时,便与刘德华结缘,此后近四十年的合作奠定了他们之间深厚的默契。在上一部作品《谈判专家》中,邱礼涛甚至说服刘德华出演一位戏份不足十分钟的精神疾病患者。
纵观刘德华的职业生涯,他始终保持着每年参与约四部电影的高频率节奏。据媒体统计,仅2022年一年,他就参与了13部电影的拍摄,堪称行业“劳模”。
1
“我曾觉得可以成为娱乐大亨”
作为华人世界最具影响力的艺人之一,刘德华不仅在影视、音乐领域取得了耀眼成就,更凭借敏锐的商业头脑将旗下的映艺集团发展为涵盖电影制作、剧集出品、音乐发行、现场表演、艺人管理及知识产权管理等多元业务的综合性娱乐公司。
在电影领域,刘德华早已超越演员身份,频繁兼任制片人和出品人。从《阿虎》《全职杀手》《爱君如梦》等商业佳作,到支持陈果《香港制造》《去年烟花特别多》以及许鞍华《桃姐》等屡获国际大奖的艺术电影,他展现了对不同类型作品的包容与扶持。
2006年,刘德华发起“亚洲新星导”计划,挖掘并培养了来自中国内地、香港、台湾以及东南亚地区的多位新锐导演。其中,宁浩执导的《疯狂的石头》成为当年现象级作品,宁浩多次公开表示“刘德华是自己的贵人”,二人后续合作的《红毯先生》更是于2024年春节档上映。
在《红毯先生》中,刘德华饰演了一位渴望获得金像奖却屡屡失意的香港大明星,这一角色既是对偶像明星困境的幽默解构,也映射了他在短视频时代所面临的困惑。
尽管如此坦诚地展现自我并非易事,但正如刘德华的合伙人余伟国所说:“打开自己总归是很难的。”
在电影《红毯先生》(2023年)中,刘德华饰演的角色对着一座香港电影金像奖奖杯沉思。(资料图)
《猎金游戏》与《红毯先生》虽题材迥异,但都承载了刘德华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前者是一部快节奏的金融犯罪片,讲述了实习生高寒(欧豪饰)如何在利益至上环境中迷失又找回初心的故事,而张托德(刘德华饰)则是一位因错误建议导致未婚妻父亲自杀而变得无比谨慎的“师父”。
张托德这一角色复杂多面,既有不拘一格的行为方式,又有深藏内心的痛苦记忆。谈及如何塑造这个人物,刘德华坦言:“他是一个真人,不是一个角色,如果非要在现实中找到对应的人,那可能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刘德华吧。”
面对记者提问,刘德华毫不掩饰地分享了自己的心路历程:“我也曾经觉得自己可以成为娱乐大亨,甚至因为这个念头有过情绪上的波动。”
他进一步解释道:“我见过很多老板,就像电影中的Hellen一样,总是要求我们顺从他们的意愿。我既要坚持自我,也要适当配合,关键在于找到平衡点。”
刘德华在2025年“五一档”新片《猎金游戏》中的形象。(片方供图)
对于影片中另一位重要角色高寒,刘德华同样给予了理解:“我从入行到离开无线电视台,也曾经历过狂妄与任性的阶段,但最终还是学会了感恩。”
在刘德华看来,现代社会充满诱惑,人们往往容易忘记初心。“经过时间和金钱的考验,我们更应关注最基本的需求,找回最真实的生活。”他说。
尽管张托德和高寒在剧情中会做出妥协,但他们始终坚持底线——绝不造假。这种原则性贯穿了刘德华的整个职业生涯,即便遭遇挫折,他也从未放弃信念。例如,他于1991年创办的天幕制作公司虽然最终因经营问题于2004年结束运营,但他并未因此停止探索新的可能性。
《猎金游戏》作为一部聚焦金融犯罪的影片,相比以往警匪动作片更具挑战性,也因此面临更大的融资难度。据刘德华透露,该片制作费用仅为昔日同类作品的两成,而他本人仅收取了三分之一的片酬,将更多资源投入到制作中。
影片中,张托德办公室悬挂的一幅《老人与海》画作反复强调了名言——“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对此,刘德华深有感触:“输没关系,只要还在跑道上奔跑,总会有机会。”
在他眼中,这份坚持不仅是个人信念,也是社会需要的梦想与童话。“如果不能把我打死,其他都是皮外伤。”
邱礼涛评价刘德华:“他是真的喜欢电影,喜欢工作。”
2
“要是做导演,我会拍一个自己没有演过的题材”
刘德华(左)在电影《江湖情》(1987年)中,邱礼涛担任摄影,这是二人电影合作的开端。2025年,刘德华主演的电影《猎金游戏》由邱礼涛执导。(资料图)
南方周末:作为《猎金游戏》的监制,您主要承担了哪些职责?
刘德华:创作与资本之间往往存在隔阂,而我的角色就是成为两者之间的桥梁。随着经验积累,我逐渐更加专注于剧本层面的工作,尝试将自己的见解分享给导演,帮助他们在取舍中找到平衡。
此外,我还需协调演员与导演之间的沟通,确保双方能够高效协作。
南方周末:在香港电影行业中,监制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岗位,您认为一名优秀的监制应该具备哪些特质?
刘德华:市场敏感度至关重要,因为任何题材都有可能成功,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准确把握趋势。同时,运气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
南方周末:在《猎金游戏》中,您既是演员又是监制,是否与导演产生过分歧?
刘德华:我和邱礼涛相识多年,无论是否合作,我们都时常交流关于电影的想法。例如,《拆弹专家》的剧本早在几年前就已成型,但由于时间安排冲突未能及时推进。后来当我完成其他项目后,便主动联系他,共同完善剧本。我们的默契源于深厚友谊与专业认同。
南方周末:近年来,您与邱礼涛的合作愈发紧密,在您心中,他是一位怎样的导演?
刘德华:邱礼涛始终充满激情,且善于关怀团队成员,努力维持大家的工作热情。遇到优质剧本时,他会全力以赴投入创作。
他擅长驾驭多种类型的作品,无论是低成本恐怖片还是大型商业大片,都能游刃有余。正因如此,我们才能携手尝试更多可能性。
南方周末:您扶持过众多年轻导演,为何至今仍未亲自执导影片?
刘德华:做导演并非易事,它需要超越演员身份的专业能力。每次萌生此念时,我都会审视自身是否真正具备条件。当发现更有才华的新导演出现时,我便会暂时搁置计划,等待最佳时机。
我希望一旦决定执导,就能呈现一部令人满意的作品,而非浅尝辄止。
南方周末:当前电影市场的环境并不乐观,这是否让您感到焦虑?
刘德华:当然会。缺乏焦虑或紧张感,反而无法激发创作热情。
市场变化不可避免,网络上的批评声音亦属正常。只要能引起关注,就有机会让观众看到电影的价值。
南方周末:以您的丰富经验,为何仍会保持这种紧张感?
刘德华:经验不代表无惧失败。我害怕的不是输赢,而是作品毫无反响。负面评价并不可怕,它们或许蕴含改进建议,激励我不断进步。
南方周末:多年来,您始终保持高产,电影对您而言意味着什么?
刘德华:电影如同呼吸般自然,是我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银幕,我可以与观众建立深层次的连接,分享成长与感悟。
南方周末:回到《猎金游戏》,您希望这部作品带给观众怎样的新体验?
刘德华:我希望找回多年来在电影中展现的轻松幽默感,这种特质久违已久。近年热门影片普遍偏沉重,我期待用这部作品重新唤起观众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