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七堇年,山中独处的时光
作家七堇年独处山中,沉浸于与自己相处的时光,这段摘要简洁明了地描述了七堇年在山中度过的时间,专注于自我反思和内在探索。
近10年间,七堇年为什么频繁往返于城市与山野?山间的岩壁和旷野,给她带来了什么?我们如何在自然中找到更完整的自己?
38岁这年,作家七堇年迷上了攀岩。“上瘾。”她如此描述自己有多么喜欢这项运动。最近一年,七堇年频繁出现在山里。
她去健身房的次数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每周有三四天待在岩馆,为野外攀岩做准备。有时她想,过去自己是如何忍受枯燥的健身房生活的?一次临时起意的野攀,让七堇年感受到浓度极高的快乐——在粗粝的岩壁上,调动全身神经,专注发力。
美国科罗拉多州的金门峡谷州立公园内,攀岩者奋力爬上悬崖顶部。(图 /Lionello DelPiccolo)
从去年夏天开始,脚伤好后,七堇年开始集中训练。反复地攀爬、掉落,在这项西西弗斯式的运动中,七堇年感到身心被治愈。“攀岩是享受失败的运动。”她说。
在一次次掉落中,那个曾经害怕失败、紧张于他人评价的七堇年似乎长出了新的血肉。她开始觉察到自己的变化:与失败共处,找到自己的节奏。
以下是七堇年的自述。
山居生活
记得早年有过一段流行趋势,一批年轻人到终南山隐居。那似乎是一种传统的山民生活,他们自己种地、驱虫、喂鸡,清早起来铲鸭屎、浇水、翻土。
八九年前,我也有一段短暂的山居生活。当时,母亲告诉我,临着山买了一个小公寓。那时候,作家群体流行住到郊区搞创作。
我住进公寓,开始了早上在房间写作、下午到山里走走的生活。人在坐着的时候,身体是静态的,但脑子会飞速运转,很多该有的、不该有的念头就会冒出来,纷纷扰扰。所以哪怕只是走路,也有助于转移注意力。
(图/视觉中国)
住进山里没多久,我就开始搞不定。最具体的困境是吃饭。在山里,没有盒马,没有美团,更没有星巴克——我们这些城市打工人用惯了的东西,这里一概没有。买菜要去镇上,我不太会做饭,就吃得越来越简单,后来索性“清水煮一切”。
我开始意识到,在城市里,一切都那样触手可及,自己被城市驯化的程度竟如此之深。
那段时间,我开始了洞穴探险,之后是玩滑翔伞、到更多地方徒步,拥有了很多城市生活之外的体验。
在野外,我人生第一次自己用千斤顶换备胎。如果在城市,或许坚持一下把车开到修车店,只需花钱就可以换好。
但那天轮胎被划了一条6厘米长的口子,像气球一样瞬间瘪掉。当时风很大,山上没有信号,我能求助的路人都只会讲藏语。我和同伴不得不把说明书翻出来,在冷风里自己动手,最终成功了。
进入山野,无论是登山还是徒步,几乎每次出发,我们都面临着各种不确定和对自然的未知。
尽管人们都知道“再坚持一下”这种朴素的道理,但在极端环境中真正坚持下来,你会对自己产生一种巨大的信任感。
攀岩
我最开始接触的攀岩是野攀。有一次登山,营地周围有很好的大岩壁,领队就打好锚点,挂好了顶绳,我去试了一下。
那时候我很菜,尽管爬的是最简单的线路,也会岩壁上挣扎。或许有的人在爬过一次之后就不再尝试,但那一次,挣扎本身也让我投入和快乐。
在岩壁上的时候,我会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并且极其专注——当身体远离平地,处于垂直高度,习惯在平地上生活的我们会天然地调动全身神经,保持很高的警觉性。这让我全然投入。
(图/视觉中国)
从去年夏天开始,我决定认真对待这项运动。如今,我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运动带来的反馈非常确切,通过日积月累,最后总能看到成果。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事情并非如此。很多情况下,努力是徒劳的,比如写作。但攀岩不一样,它很确切:这条线完成了,那就是确切的胜利。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人其实是在和失败相处,因为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掉落,或者挑战能力的极限。
我们东亚小孩,从小到大都缺少一种教育:如何面对挫败。
对于失败,我曾经是一个绝对敏感的人。我的母亲用虎妈式教育独自把我带大。她始终需要我做得更好,我渴望被认可,恐惧失败。
过去一年中,因为攀岩,我看待失败的视角变得更丰富。在岩馆里,你会发现有各种难度的线路,每个人面对的困境都是那样具体。菜鸟在掉落,高手也在掉落。
我开始发现,原来过去我们如此缺乏“享受过程,一再尝试”的精神。
身体和自由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觉得什么都没有意义,包括自己到底为什么写作。
过去,我是结果导向思维,总觉得徒步就要到达终点,登山就要登顶。但进行户外运动近10年,这个问题被逐渐解构。从形式上看,似乎没有比攀岩、登山更没有意义的事情了——一个人费尽力气,上去后下来,下来后再上去。这听上去太荒谬了。
但正是这样一种生活方式,让我意识到,过程即意义。
我们这代人身上的优绩主义会在很多时候出现。人长久地待在一个环境里,难免会渐渐觉得,生活似乎是一条隧道,只能笔直向前。
但走进山野、探索户外运动的这些年,不断有新的人生解法出现在我面前。它们提醒我,或许还有很多新的样子,或许不必一条路走到黑。
作家七堇年新书《巧克力与佛》。(图/豆瓣)
本文原载于《新周刊》
总第691期《成为新山民:把世界和生活带回来》
原标题:《作家七堇年:在山中,与自己相处》
作者 | 张远山 编辑 | 钟毅 运营 | 邓官靖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