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伟达英特尔合作产品预计于2027年推出,不涉及芯片制造合作标题
英伟达与英特尔合作,但合作内容并不涉及芯片制造,双方共同研发的产品预计将在未来几年内推出,最快可能在2027年面世,此次合作旨在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和行业进步,双方将合作开发一系列新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并提升用户体验,摘要字数控制在100-200字以内。
昨晚,英特尔与英伟达共同宣布达成一项重大战略合作,双方将携手开发多代定制化数据中心及个人电脑产品,旨在加速超大规模计算、企业级应用及消费级市场的工作负载处理能力。根据协议,英伟达将以每股23.28美元的价格认购英特尔普通股,总投资额达50亿美元,获得后者约4%的股权。这一合作被视为英伟达对近年来处于转型期的英特尔的一次重要战略背书。
而在早些时候召开的网络新闻发布会中,英伟达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与英特尔首席执行官陈立武就合作细节及行业影响进行了解读。黄仁勋强调,此次合作并非制造层面的替代,英伟达与台积电的代工合作关系保持不变,同时公司仍将持续推进基于Arm架构的产品路线图。英特尔代工服务(Intel Foundry)将在合作中提供CPU及先进封装技术支持,包括Foveros 3D和EMIB等2.5D/3D封装工艺,但合作并不涉及芯片制造订单。这意味着英伟达仍将依赖台积电等现有合作伙伴完成核心芯片制造。
在技术整合方面,英伟达将把英特尔的x86处理器集成至其NVLink互联架构的AI服务器机架中,进一步提升大规模AI计算系统的性能与扩展性。与此同时,英伟达还将为英特尔面向笔记本电脑和台式机的处理器提供GPU单元,实现更深层次的硬件协同。黄仁勋透露,双方合作所涵盖的潜在市场规模总计约500亿美元。这一合作不仅有助于英特尔更深入地切入AI服务器市场,也为英伟达在消费级PC领域扩大GPU影响力提供了重要路径。
尽管合作意义重大,产品落地仍需时间。业内分析指出,从概念设计到量产预计需三至四年时间,因合作需完成SoC设计、性能功耗目标界定、先进封装集成及软件栈适配等复杂环节。若以2024年为启动时间点计算,首批合作产品预计将于2027年底至2028年初问世。有消息显示,英特尔与英伟达的接触已持续超过一年。早在帕特·基辛格担任英特尔CEO期间,双方便已初步达成合作意向。此次合作也被视为英特尔在AI领域进一步扩展生态的关键一步。目前,英伟达的AI系统主要基于Arm架构CPU运行,而今后也将支持x86架构,显著提升其系统兼容性与市场覆盖面。
这一合作对半导体行业竞争格局可能带来深远影响。尽管台积电仍暂居英伟达核心代工伙伴,但长远来看,部分高端封装或芯片订单可能逐渐向英特尔倾斜。另一方面,英特尔在数据中心市场的竞争对手AMD,以及专注芯片互连技术的博通等行业巨头,也可能因英伟达与英特尔的结合而面临新的竞争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