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5家亏损,2家净利下滑!新三板保险中介陷窘境

访客 2025-08-29 15:48:43 17808
新三板保险中介面临困境,其中5家亏损,2家净利润下滑,这些中介机构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包括市场竞争激烈、业务模式转型困难、监管压力增大等,当前,这些机构需要寻求创新和发展新的业务模式以应对市场变化,同时加强风险管理,提高盈利能力。

新三板保险中介业绩滑坡。

5家亏损,2家净利下滑!新三板保险中介陷窘境

据《国际金融报》记者统计,截至8月28日,共有8家新三板挂牌保险中介披露了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数据,其中5家出现亏损,2家净利润同比下滑。

事实上,我国保险中介市场虽然主体数量多、发展速度快,但整体发展模式较为粗放,竞争能力不强。在业内人士看来,保险中介机构要想在新发展格局中寻求突围,需要加强产品创新,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发展多元化的业务模式,提供综合金融、健康管理等服务;并加强数字化转型,提升运营效率和客户体验。

业绩困局难解

先来看营业收入,2025年上半年,民太安实现营业收入3.58亿元,位列第一,同比增长1.82%;诚安达实现营业收入3.1亿元,同比增长23.11%,增速排在首位。

中衡保险、ST创悦、一正保险的营业收入均低于1亿元。其中,中衡保险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0.94亿元,同比增长15.75%;ST创悦实现营业收入0.85亿元,同比增长19.68%;一正保险实现营业收入0.24亿元,同比增长17.25%。对于收入取得明显增长,ST创悦解释称,是因为加大了汽车保险的销售力度。

与此同时,2家机构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出现负增长。具体来看,润华保险营业收入同比下滑2.75%至0.4亿元,润生保险营业收入同比下滑44.97%至0.09亿元。对此,润生保险指出,主要是受经济环境及保险年化收益率降低的影响,业务量减少。

需要注意的是,2025年上半年,昌宏股份营业收入为0,去年同期也为0。记者了解到,昌宏股份于2024年6月宣布业务转型,主营业务由“保险产品代理销售”变更为“碳纤维、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品制造、设计和销售”,但其公司名称仍保留“保险代理”字样。

再来看净利润,8家新三板挂牌保险中介中,5家上半年处于亏损状态。诚安达营业收入保持领先的同时,亏损额亦居高位,上半年由盈转亏,净亏损298.39万元;润生保险、一正保险分别亏损137.85万元、78.99万元,亏损额均较去年同期有所扩大。

此外,ST创悦、昌宏股份在上半年分别亏损35.66万元、11.85万元,较2024年上半年115.37万元、25.79万元的亏损额明显收窄。

而盈利的机构中,尽管润华保险在上半年实现了353.6万元的净利润,同比亦有25%的下滑;中衡股份净利润也同比下滑55.44%至81.44万元。

北京排排网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保险产品经理苏晓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当前新三板挂牌保险中介普遍面临盈利压力,一方面是因为行业竞争白热化与车险综合改革等政策,导致传统依赖的佣金费率持续承压下滑;另一方面,合规成本、科技投入及人力成本等刚性支出不断攀升,严重挤压利润空间。

“同时,多数挂牌机构规模相对有限,盈利模式仍以传统的保险产品销售为主,附加值高的风险管理咨询、定制化方案设计及长期客户服务能力薄弱,收入结构单一。在行业整体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背景下,这种模式难以有效对冲成本压力,导致盈利能力持续承压。”苏晓天说。

摘牌潮仍在延续

2016年前后,新三板迎来一波“挂牌潮”,多家保险中介机构相继登陆。在高峰时期,新三板挂牌保险中介一度超过30家。

如今,记者查询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仅发现上述8家机构和华凯保险的身影。华凯保险也在公告中表示,由于未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公司股票将存在被终止挂牌的风险。

“新三板挂牌保险中介数量持续减少,是市场选择与战略调整的综合结果。”苏晓天分析称,首要原因是挂牌成本与收益失衡,维持挂牌需承担持续的信息披露、合规审计等费用,而新三板流动性相对不足、融资功能受限,对中小保险中介的吸引力下降,部分经营压力较大的机构选择主动摘牌,以降低运营负担。

其次是行业深度调整与市场出清,在监管趋严、竞争加剧的背景下,缺乏核心竞争力、持续亏损或未能满足持续挂牌要求的企业,被市场自然淘汰或强制摘牌,这是行业从“数量扩张”向“质量转型”的必然过程。

此外,部分原计划以新三板为跳板的企业,因市场环境变化或自身战略升级,选择离开新三板,探索更适合自身发展的资本运作方式。

这也是整个保险中介行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监管加速整治保险中介机构“多散乱”问题,“报行合一”制度的逐步落实也对行业产生了深刻影响。大浪淘沙之下,保险中介市场优胜劣汰的格局正日益深化,强者恒强的同时,中小机构转型迫在眉睫。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付一夫向记者指出,保险中介机构若想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可从专业化、数字化、服务创新等方面着手。

专业化发展方面,应加强人才培养,打造专业素质过硬的销售和服务团队,为客户提供精准、专业的保险规划和风险评估。聚焦细分市场,针对特定客户群体或保险领域,提供特色化、差异化服务。

数字化转型方面,应加大科技投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精准营销,提高业务效率和运营管理水平。搭建线上销售和服务平台,满足客户线上投保、咨询等需求,顺应客户群体年轻化、线上投保占比增加的趋势。

服务创新层面,应拓展服务内容,从单纯保险销售延伸至健康管理、理赔协助、风险预警等增值服务,构建保险生态,增强客户黏性。根据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定制专属保险产品和服务方案。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