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主任:我是没有退路,才努力爬上岸的
房主任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努力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地爬上岸,展现了他的毅力和决心,他深知只有不断前行,才能找到出路,实现自身价值,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和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摘要字数控制在100-200字以内。
房主任火了,那是她以前从没想过的事情。
在上海静安区闹市街头,写字楼和商场林立的地方,房主任见到自己的巨幅海报,上面写着:“祝你拥有平静而又幸福的一天。”
20岁前后,她曾在苏州打工。当时,为了省钱,她几乎不出门玩,连太湖都不舍得去,那是她年轻时离上海最近的时候。30年后,她因为脱口秀来到上海——变化发生得太快了。
上海静安区,房主任的海报在街头展示。(图/新周刊)
突如其来的热度,给她带来了很多东西。首先,她跑开放麦时不用再花时间自我介绍了,观众见到她就会为她鼓掌、欢呼。其次,她开始赚钱了。她接了好几个商单,化了全妆,穿着旗袍直播,尝试以前从没试过的工作。她的生活逐渐上了轨道,离实现给女儿一个家的愿望又近了一些。
也有不那么好的一面。一些好奇的陌生人涌入她生活过的村庄,人们议论她的过往,打探她的消息,辗转传到网上的信息真假掺半。有人说,房主任姓樊,但她当面跟我们否认了这一点。她姓房,跟妈妈姓,背后还有颇为复杂的家族故事。但有些事情传着传着就变了样。
有网友评论她“上岸先斩意中人”,她觉得这个逻辑好奇怪。2024年,房主任拿到离婚证、净身出户时,刚入行不到一年,跑开放麦还常常遇到冷场。参加《喜剧之王单口季》第二季前,她和经纪人都做好了“一轮游”的准备。她对我们说:“是因为‘斩’完了没有退路,我才自己努力蹦上来,爬上岸来的。”
(图/受访者提供)
房主任把脱口秀当作自己的事业。从入行那天起,她最先拼命克服的是口音问题。两年来,她几乎每天都在练习,练得最多的是绕口令。以前,她对喜剧的结构完全没有认知,经过漫长的学习,某一天,她突然发现自己开窍了:可以这么写。
她不是把自己锁在房间、坐在电脑前写稿子的演员。她的段子常常是和别人唠嗑时碰出来的,聊着聊着才发现自己的故事值得写,这仿佛是她重新整理、发掘自己的过去的过程。而在每一场表演之后,她都会和同事复盘台本的节奏、表演的得失、观众的反应。这样的努力或许很难呈现为学习的进度条,但有一个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两年前坐在观众席上时,她说话很好笑,也带着明显的山东方言口音;而为了站到台上让别人听清楚她说的故事、她要表达的自我,她每天都练普通话。
房主任本身即是故事。也因为她太具有标志性了,一些观众看完她的第一场比赛,和我们有类似的担忧:她才出道两年,如此密集的讲述,是否会飞速消耗掉她身上的故事?当她把离婚的故事讲完了,是否就会被人们遗忘?
(图/新周刊)
夏天,我们来到上海,和正在准备下一场比赛的房主任见面。对她未来的担忧,在和她见面后消失了。房主任的成长期才刚刚开始,而这样来之不易的机会,她会狠狠地攥在手里。
和年轻演员相比,她所经历的人生,都是她的素材。房主任说:“我尽量写我更真实的东西。我阅历比他们多,生活要比他们厚重。”
以下为房主任的自述。
从那时候起,我就敢开口说话了
我不是年纪最大的脱口秀演员,但从别人认为我天赋非常高(决定签约),再到上台表演,我可能是用了最长时间的人。
站在脱口秀的舞台上,万一一句话没说清,观众这一拍没跟上,他们的思绪就掉出去了。好多梗是需要铺垫的,如果铺垫没听清楚,观众也不知道梗哪里好笑。练习普通话最快的方法是绕口令,哪怕我每天都练习,还是有些词发音不准。我们会录下来,这一场演出我哪里没说清楚,下来立马就练,逐字逐句地咬着念,必须说清。
我最开始讲开放麦,几乎是从头凉到尾。最主要的问题是没有自信,我对观众太有期待了,他们不笑怎么办?太在意,反而会给自己加上一层壳。脱口秀舞台气场特别玄,你松不松弛,观众全能感觉得到。你得彻底地放下,观众感受到轻松的氛围,你跟他们之间才能建立连接。
有一次,我一看某场开放麦表演的演出名单,都不敢去了。我跟一大群有名的演员一起讲,人家讲得场子嗷嗷炸,我上去场子凉了怎么办?我害怕了,就给编剧发信息,问:“这咋办?”她说:“他们用了这么多年才跟你站到同一个舞台上,你怕什么?你讲得烂是预料之中的事儿,因为你是个新人;他们要是讲烂了,偶像包袱更重。”那一刻,我放下了所有,反正我讲凉了观众也不认识我。结果,那一场就很炸。
(图/受访者提供)
我小时候是挺自卑、自闭的。对我影响最大的人是我爸爸,我人生最早的记忆是从疼痛开始的:一顿暴揍。爸爸拿荆条抽我后背和屁股。他拽着我的一只手,我在那儿转着圈跑,他就转着圈抽。我也不记得他为什么揍我。
后来长大了,爸妈和我姐聊天时谈起这件事。原来,我学说话的时候,人家逗我玩,我就说了一句脏话。我被我爸提溜回家,一顿暴抽,从此再也没说过脏话。但我也被抽自闭了,不敢说话。小时候,村里的人对我的印象就是“怪怪的”——一个小孩不说话。
每一个沉默的人内心都很澎湃。我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比较跳跃,天马行空。我和两个发小私底下说的话比较多,但是一遇到有大人的场合,我就不开口。
(图/新周刊)
农村孩子散养惯了,小时候也不知道学历意味着什么,太早就放弃了学习。我本来也不是很爱学习,但是个聪明孩子。没写过作业,没拿过书包,课本也不知道被我弄到哪儿去了,经常找不到,只想着玩、野,看课外书。每到考试,语文是不用准备的,我看了那么多课外书,组词、造句、写作文肯定没问题;数学也不吃力,下节课考试,我利用课间10分钟借同学的书翻一遍,把单元例题看完就会了,考试依然能考到前几名;英语会吃力一点,因为需要大量背诵。后来我对女儿说:“妈妈逼着你学习,就是因为我知道我错过了什么。哪怕你们长大会恨我,我依然不想让你重复(我的路),我在不懂的时候轻易地放弃了。”
当时,机会不会轮到我这种农村孩子,连出来打工的机会都不是很多。从苏州打工回来,在老家结婚后,我到砖窑干了一段时间,后来更多的是照顾孩子、带孩子上学。孩子再大一点之后,我当过建筑工人,在工地上搬砖、除灰,那是很辛苦的一段时间。
有了孩子之后,就不去作别的设想了。有时候人会被时代裹挟着走,完全没有更多选择或想象的余地,因为你的眼光被局限了,只能到那儿了。女儿出生后,我所有的精力和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
我自己小时候没有那么多的爱,也没有那么多人爱。我把一个生命带到世上,不可能不负责任。我一定希望“重新养育”一遍女儿:希望我所受过的苦她不会吃;我所跌倒的地方,她走到那儿不会再跌倒。
20多岁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个改变我的朋友。她在临沂开饭店,是个东北人,年纪比我大很多,性格非常外向,能量也特别大。有一次,她跟我说:“妹妹你怕啥?你为什么要自卑?他如果敢欺负你,你就还手,他也不是钢筋水泥做的,你为什么要害怕?他是人,你也是人,你永远只记住这一点:我们都是平等的,没有什么可怕的。”
我是农村来的,从小家庭环境不好,不管是外貌、学历还是家庭,都觉得自己低人一等,特别自卑、敏感。她跟我说这句话时,我顿悟了——不管身份、职务如何,最起码有一点,你是人,我也是人,你拥有很多附加的东西,虽然我没有,但是从人格上我跟你是平等的。从那时候起,我就敢开口说话了,开始变得外向了。
(图/受访者提供)
没有退路,我才自己努力蹦上来
有一位邻居大娘,我嫁到这个村子的时候她60多岁,我们做了30多年邻居,关系越处越好,就像家人一样。我以前没事时会到她家聊天。她的劝说不完全对,但到了那岁数,她有很多处事的人生智慧,是我当时所缺少的。大娘是一位大家长式的人物,但她跟寻常大家长不太一样,她家里子女、婆媳矛盾是非常少的。
我想写重男轻女这篇稿子,就是因为她。别人说一碗水谁都端不平,她说,只能相对端平一点。过节时,很多亲戚来看她,她说:“我不给你们任何人送东西,你们谁跑得勤一点,谁就吃得多一点。”
有一天早晨,洗漱时,我就想起大娘了,想起她说自己走了以后希望有什么样的葬礼。她说:“我到了90多岁,不希望死的时候一点动静也听不到,就像死了一条狗一样,悄没声息地埋了。”她希望能有两个唢呐班来给她吹吹,葬礼上酒席办得好一点,让亲戚朋友吃得好一点。她一生省吃俭用,只是希望自己能有一口好一点的棺材,她说这是“这一生我唯一、最后的要求”。她对子女、媳妇是非常豁达的。我突然就想到,人们为什么重男轻女,原来是考虑到自己的葬礼。
据我所知,我身边比我年轻的女性,现在生活还不错;但和我同龄或者年长一点的女性,有些人吃了更多的苦。我认识一个长期遭受家暴的女性,她骂我骂得非常狠,说我能挣钱了就抛弃前夫。她的丈夫把她的胳膊和鼻梁打断过,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你能想象两口子从来不说话,还一起生活了一辈子吗?各人挣钱各人花,也不在一起吃饭、睡觉,现在都六七十岁了。我身边的女性全是隐忍、能干、坚韧的女性。
(图/受访者提供)
网上的评论大部分还是善意的,更多的是女性观众与我精神共情。也会有不一样的声音。评论区里有人说:“这不就是现在的‘陈世美’吗?抛夫弃女有什么好说的,还骂男人是柯基。”我说:“你懂不懂出梗?什么‘上岸先斩意中人’?我(当时)没上岸,是因为‘斩’完了没有退路,我才自己努力蹦上来,爬上岸来的。没有斩断的话,我都没有力气爬,我是逼着自己爬上来的。”
时代已经在向前发展了。让我欣慰的是,不管是公司还是平台,我见到很多岗位上都是女孩子,社会为女性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这个时代的女性挺好的,当我说出离婚的段子有那么多人欢呼的时候,我发现我做这个事情是对的:有那么多人在为我高兴。但在村子里提离婚,你就会被骂:你没良心,为什么想离婚?你就是在外面听了太多坏人教唆。
我看到有些人会害怕:“这不就是在教唆离婚吗?”我说,只有柯基会害怕,优秀的男性永远不会害怕女性独立。只有想依靠女人、不断挤压女人的男人,才会害怕女性独立。
我可以斩钉截铁地告诉你:我鼓励我女儿走进婚姻,但我不会再走进婚姻,因为剩下的时间我要把更多精力用到写作上。有太多想干的事了。到了这个岁数,我也不憧憬爱情了。
(图/《喜剧之王单口季第二季》)
《红楼梦》我读了很多遍。一开始,我最喜欢的是薛宝钗,她聪明、漂亮又能干,懂人情世故,大家都喜欢她。我那个时候年轻,觉得薛宝钗做任何事情都做得太完美了,而林妹妹太矫情了。后来我喜欢的是林黛玉,因为她特别纯粹。其实林黛玉是能力非常强的人,只是她不出头。大观园好多下人出了问题,林黛玉手底下的人却没有卷入纷争。但薛宝钗常常甩锅。
现在我喜欢的是探春,她勇敢又有能力,更符合我们这个时代女性追求的目标。我想,如果探春是个男的(可以管家),贾家就不会败落了,她自然会做出一番事业。她是非常有能力、有抱负的人,虽然被困在贾府施展不了才华和抱负,但不代表她没有反抗精神。她很有侠者风范,抄检大观园的时候,王熙凤都不敢反抗,探春呱唧就打了邢夫人的心腹陪房王善保家的(即王善保的妻子)一个耳光。
有时候人(的生活)就是很奇怪。我正好赶上离婚、从家里走出来的节点,又正好赶上更年期,所有困难一下子都涌到面前来了。
更年期给我带来的最大的困扰是会很累,浑身疼。突然有一阵就热得不行了,睡觉时被子都得扔掉;有时关节疼得跟快散架了一样。最严重的就是疲劳,总是休息不过来,有时候躺两三天还缓不过劲来。有时候脾气也会控制不住,情绪突然就上来,然后一会就过去了。但为什么有那么大的情绪,我自己也不知道。
我问过也看过很多医生,医生说没办法。医生打比喻说,就像来月经一样,你不能吃药让它不来,只能控制住,减少疼痛,减轻症状。从这个生命阶段到下一个生命阶段,激素起起伏伏,你的身体正在经历过山车(般的体验),必须由自己来经历,把这段时间熬过去。实在熬不下去的时候,我就会吃止痛药,这也是一种没有办法的选择。
没办法,就只能硬扛。还好,我崩溃的时间比较少。我会哭一场——自个儿夜里偷偷哭,不告诉任何人,嗷嗷哭。我也会抱着经纪人菲菲哭,哭完了,第二天早晨起来,就又没啥事了。
(图/新周刊)
我们家的故事,
就是山东版《百年孤独》
我姓房,是跟我妈姓的。我姥姥没有儿子。老家有个说法,一个人死后,必须有同姓男人烧纸,才能收到纸钱。所以,我姥姥把我妈留在家里,招了一个上门女婿,我就随我妈姓。我妈打小吃了很多苦,她爱我的方式就是不让我干重活。我后来想通了:我妈以她自己的方式爱我,我也以我自己认为的方式爱我的女儿。
我妈从记事起,就开始干活。每天天不亮,一起床就去地里看庄稼;直到天暗下来,才回家做饭、吃饭,动作慢一点就会挨揍。活很多,因为地也特别多,大人不舍得花钱雇人。你都不敢想象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要天天摸着黑、提着灯过河,然后摸着黑回来。我妈被打、被骂,也不被疼爱。我姥姥在姥爷去世后改嫁了——嫁给亲姥爷的哥哥。
我爸更可怜,家里五个孩子,我爸是最小的那个。我爷爷有手艺,会烧窑,特别有钱;我二爷爷、三爷爷家里有织布坊,也老有钱了——三爷爷在20世纪20年代就买了从德国进口的自行车。但是那么有钱的家庭却养不下一个孩子。我爷爷不顾家,在外面赌博、喝酒、交朋友,他和二爷爷、三爷爷都不管老婆和孩子。我爸爸两三岁的时候被家里人扔了,说要那么多孩子干什么,还得吃粮食。
20世纪30年代,还是抗日战争时期,野地里全是长得比人还高的荆条,还有好多野狗,他们就把我爸扔在那里。我亲姥爷以前是(被)强盗放枪打死的,被野狗拽到荆条筐里,找到我亲姥爷的时候,他被野狗吃得只剩脑袋和一条腿了。而我爸爸就被扔在那样的荆条筐里。
当时我爸会走路了,他在荆条筐里哭,又害怕,扒开野草往外爬,正好遇到他的亲大哥。那时候我大伯十六七岁,能干活了,烧窑发了工资,拿了两块银元回家送给我奶奶,想让她买一些粮食养弟弟妹妹。我爷爷看见了,追上去打了大伯一顿,拳打脚踢,把两块银元翻走喝酒去了。大伯空着手往家走,在路上听到小孩哭,扒开一看,是自己的弟弟。
大伯把我爸抱回家,跟我奶奶商量,不去烧窑了,因为挣再多的钱不让拿回来也没用。大伯就在家里做豆腐卖,养活了三个弟弟、一个妹妹。我爸就是吃豆腐和豆渣长大的,我们家的故事,就是山东版《百年孤独》。
我爸后来给我们家做上门女婿,我随我妈姓,不随我爸姓王。三爷爷一看没人给自己养老送终,就跑到我姥姥这边来抢。我有两个哥哥,他想抢其中一个续香火,但哥哥不愿去。不过人家只是抢男孩,我们姐妹仨没人抢。
我爸的家族故事是悲惨的,我们要比父母幸运一点,但是我希望我的女儿会更好。就像韩剧《苦尽柑来遇见你》里金明说的那句话——“外婆在海里游,妈妈在地上跑,所以我才能在天上飞”,我希望,我们这个时代,一代会比一代好。
中国式父母可能就是太想说教,太想告诉你这个不对、那个不对。父母和孩子之间也太含蓄了。就像我们说脱口秀,好多观众喜欢半说半露的梗,让你在脑子里拐一个弯,想一下,再get到梗点。中国式父母和孩子之间也是这样。
我的女儿们嘴上不会说“我替你骄傲”之类的话,但是心里会。我的小女儿跟同学说,“我妈妈是一个脱口秀演员”。从她跟别人聊天的语气,你会感受到她在为你骄傲。大女儿在小红书上给我写repo这件事,我原本是不知道的,但我多多少少能从聊天时感受到她的想法。
房主任大女儿的repo。(图/社交平台)
我跟两个女儿都聊过。我说:“我最大的成功,是希望你们能把我当成你们的朋友。我最伤心的事是老大你有好多话没有第一时间告诉妈妈,我太伤心了。”老二说:“妈妈你别伤心,我跟你做朋友,我有许多话都会跟你说。”我说:“那你在学校喜欢哪个男生也会跟我说吗?”她回答:“那不行。”好多事情孩子还是做不到(我希望的)那样,好多东西我也还是不愿意说出口,但比起我跟我妈的关系,已经好太多了,有进步了。
我希望我的女儿快乐,做她自己想做的事儿。现在我能送给她的最好的礼物,就是不拖她的后腿。有一天,如果女儿说“妈,我想做一件什么事情”,我也许不能在很多方面支持她,但起码不会拖她后腿。
现在我也想开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孩子的人生是他自己的,不要过多地干涉和控制。你只需要告诉他哪一条路比较好,至于他走不走,那是他自己的事情。不要站到孩子的对立面,去做一个引导者就行了。
我想给女儿做一个榜样,我也想告诉她们,人生有很多可能性。在任何岁数都不要放弃自己,也不要放弃学习。人还是要有主见,要有不断学习、成长的能力,这是任何时候别人都拿不走的。
作者 | Felicia
编辑 | 桃子酱
运营 | 七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