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亏损20亿,思派健康卷入医保骗保风波
思派健康陷入医保骗保风波,三年亏损达20亿,该公司面临严重的财务危机和信誉问题,其经营状况堪忧,据悉,该公司涉嫌通过欺诈手段骗取医保资金,引发广泛关注和质疑,相关部门正在对此进行深入调查,其未来走向和前景尚不确定,这一事件对思派健康的声誉和业务发展造成严重影响,未来能否恢复市场信任并走出困境尚需观察。
出品|达摩财经
卷入医保骗保风波近一年后,思派健康子公司处罚结果出炉。
近日,信用中国(黑龙江)官网披露了一则行政处罚信息,涉及思派健康(0314.HK)旗下公司黑龙江思派大药房有限公司(下称“黑龙江思派”)。公告显示,黑龙江思派涉嫌伪造处方7869张,其中3194张伪造处方涉及市医保结算,骗取医保基金1939.07万元。对此,哈尔滨市医保局对该公司作出罚款9695.36万元的行政处罚,即医保骗保金额的5倍顶格罚款。同时,黑龙江思派被吊销了药品经营许可证。
早在2024年10月,黑龙江思派等4家公司涉嫌骗取医保基金的情况就遭到曝光。据央视新闻报道,国家医保局在筛查数据时,发现哈尔滨市一家药店96名参保人购买药品金额特别巨大,这引起了国家医保局的高度关注。当年8月,国家医保局派出专项飞行检查组前往哈尔滨对4家药店进行了调查。
除黑龙江思派外,建柏家医药连锁哈平路店、上海医药(601607.SH)旗下的药店上药科园大药房以及漱玉平民(301017.SZ)旗下的宝丰大药房深业店同样是当时被调查的对象。彼时央视新闻报道称,上述四家药店共涉及上万张手写假处方,涉嫌骗取医保基金累计过亿元。目前,上述三家药店也遭到了罚款及吊销药品经营许可证的处罚。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药店出售的药物中,包含苏可欣(马来酸阿伐曲泊帕片)等用于治疗特殊疾病的特殊药品,即“特药”。而黑龙江思派的间接控股股东思派健康正是国内最大的私营特药药房公司。
思派健康成立于2014年,2022年在港交所上市。目前,公司的主营业务为特药药房业务,2024年,该业务的营收为39.75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87.06%。不过,该业务虽然规模较大,但并不算赚钱。2024年,该业务的毛利为1.43亿元,毛利率仅3.6%。
低毛利运作之下,思派健康自上市以来持续亏损。2022年至2024年间,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1.19亿元、47.12亿元、45.65亿元;归母净亏损分别为13.71亿元、2.56亿元、3.24亿元。
为了提升盈利能力,思派健康也在拓展其他业务模式。目前,公司还运营着商业医保业务和医生研究协助业务。这两项业务的毛利率相对较高,分别为63.4%、30.6%。但目前,上述业务的营收占比并不算高,也没能带领思派健康走出亏损困局。
思派健康在年报中表示,公司将持续推进药房和惠民保业务的重组工作,计划完成为医疗商业保险服务的药品供应链支撑网络的搭建,加快拓宽商业医疗险的业务广度和深度。进而推动集团整体实现扭亏为盈。
在股价方面,自上市以来,思派健康的股价不断走低,目前已经处于破发境地。截至8月7日收盘,公司的股价为6.11港元/股,较发行价下跌约67.15%;总市值约为46亿港元,较发行市值跌去近95亿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