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年内险资举牌20次!泰康人寿斥资1.79亿元提前潜伏

访客 2025-07-22 15:51:42 44614
年内险资共进行了高达二十次的举牌行动,其中泰康人寿斥资高达人民币一十七点九亿元提前布局,这些行动反映了保险资金在寻求增值保值方面的积极态度,同时也显示出资本市场对保险资金的吸引力,泰康人寿的这一大手笔投资行为,可能预示着保险行业在资本市场将有更大的动作和更深入的合作,摘要字数在合理范围内,准确概括了提供的内容。

险资继续“扫货”上市公司。

年内险资举牌20次!泰康人寿斥资1.79亿元提前潜伏

近日,泰康人寿披露举牌公告称,公司以基石投资者身份参与峰岹科技H股首次公开发行,通过受托人泰康资产香港管理的账户出资2500万美元进行认购,占峰岹科技上市发行H股总量的8.69%。

据《国际金融报》记者统计,截至7月21日,年内已有16家上市公司被险资举牌,合计举牌次数达20次,追平去年全年。

面向未来,分析人士指出,险资有望进一步增持具有高分红、高资本增值潜力、高ROE(净资产收益率)属性的上市企业,以匹配保险行业资产端长期、稳定的需求。

基石投资超过举牌线

保险公司举牌上市公司股票,是指保险公司持有或者与其关联方及一致行动人共同持有一家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5%,以及之后每增持达到5%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在3日内通知该上市公司并予以公告的行为。

根据公告,泰康人寿通过签订《基石投资协议》,在IPO中作为H股基石投资者,取得峰岹科技H股股份,占峰岹科技上市发行H股股份类别的8.69%。根据相关规定,泰康人寿将本次权益投资纳入股票委托投资管理。

据泰康人寿披露,公司投资峰岹科技H股的账面余额为1.79亿元(以2025年6月26日人民银行公布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1美元对人民币7.162元计算),占泰康人寿上季度末总资产的比例为0.01%。截至2025年3月底,泰康人寿权益类资产账面余额为2644.53亿元,占上季度末总资产的比例为16.36%。

公开资料显示,峰岹科技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专业的电机驱动芯片半导体公司,致力于为各种电机系统提供高质量的驱动和控制芯片,以及电机技术的咨询服务。

2022年4月,峰岹科技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三年后,2025年7月9日,峰岹科技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首家实现“A股科创板+H股”双重上市的半导体企业。上市首日,峰岹科技H股涨16%;7月21日收盘报157.2港元/股,较发行价120.5港元/股上涨超30%。

从业绩表现来看,2024年,峰岹科技实现营业收入6亿元,同比增长45.94%;净利润2.22亿元,同比增长27.18%;扣非净利润1.88亿元,同比增长59.17%。

事实上,这只是险资深度参与资本市场的一个缩影。7月16日,华电新能正式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成为今年以来A股市场上规模最大的IPO项目。

在一众投资者中,险资的身影备受关注。招股书显示,本次发行前,中国人寿持有华电新能7.96亿股股份,持股比例为2.21%,位列第三大股东;平安人寿持有华电新能2.19亿股股份,持股比例为0.61%。

记者了解到,早在2021年12月,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就以股权投资方式入局华电新能。其中,中国人寿斥资20亿元成为最大的战略投资方,平安人寿则参与投资5.5亿元。两家机构均表示,这是践行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稳健投资”的行业范例,实现了保险资金与实体经济的合作共赢。

举牌次数追平去年全年

从行业整体来看,近两年险资举牌迎来明显回暖,不断向市场释放积极信号。

记者梳理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官网公告发现,2024年共有8家险企出手增持了18家上市公司,触发A股和H股举牌达20次,超过2021年(1次)、2022年(5次)、2023年(6次)三年举牌次数的总和。

步入2025年,险资举牌更是马不停蹄。截至7月21日,泰康人寿、信泰人寿、利安人寿、平安人寿、长城人寿、中邮人寿、新华人寿、瑞众人寿、中国人寿、阳光人寿等险企已合计披露20次举牌公告,追平2024年全年水平。

东吴证券非银金融行业分析师孙婷认为,多重因素催生了本轮险资举牌潮。一方面,保费高增叠加利率下行,险企资产端面临利差损与“资产荒”压力。2023年以来,以增额终身寿险为代表的传统险产品热销,带动行业保费高速增长,形成了资产端较大配置需求。国内长端利率持续下行,险企资产端利差损和“资产荒”压力较大,需要寻找合适的配置资产。

另一方面,新会计准则下股票投资面临收益与波动的两难选择。自2023年起,上市险企开始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股票资产需要在FVTPL(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和FVOCI(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中二选一。“目前上市险企股票投资以FVTPL为主,股市波动对当期净利润影响显著。而通过配置长期股权投资或者高股息策略,可以适度改善这一问题。”

排排网财富研究员隋东补充说,随着新“国九条”等政策的落地实施,监管部门持续优化中长期资金入市环境,险资参与权益投资的制度障碍逐步消除,为险资举牌上市公司创造了有利条件。

7月11日,财政部印发《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进一步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将“净资产收益率”和“(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的考核方式调整为“当年度指标+三年周期指标+五年周期指标”,权重分别为30%、50%、20%。

中国人保表示,优化长期考核机制有助于引导保险资金加大权益市场布局,尤其是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保险资金投资收益波动加大的背景下,通过制度设计提升保险资金对投资收益短期波动的包容性,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保险资金“稳定器”的作用,推动资本市场的稳健发展。

高股息是“心头好”

从举牌标的来看,年内被险资举牌的上市公司包括邮储银行、招商银行、杭州银行、中国儒意、中国水务、农业银行、大唐新能源、中信银行、电投产融、中国神华、北京控股、东航物流、秦港股份、江南水务、华菱钢铁和峰岹科技等。

不难发现,银行股和H股是险资的重点增持对象。此外,公用事业、交通运输、能源、科技等行业也颇受险资青睐。

“举牌的关键在于保险公司看好被投资公司的发展前景,愿意集中持有。如果能够达到长期股权投资的标准,更能享受到稳定投资收益的好处。”华泰证券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李健分析称,2024年以来,在利率快速下行和新会计准则切换的双重挑战下,保险公司存在增配红利股需求,因此在本轮举牌潮中被举牌公司高股息特征更显著。

广发证券非银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陈福分析称,从盈利特点看,高ROE+高股息率等盈利较为稳定的标的是险资举牌的重要前提,但不同投资目的的举牌侧重点有所差异。

“从市场分布及市值分布看,以长期股权投资为目的的举牌更青睐于A股的中小市值公司,更有望实现5%的持股比例与董事会席位,可权益法入账;而以持有股票获取股息等为目的的举牌青睐于H股公司,无关市值大小。”陈福表示。

聚焦银行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龙格指出,首先,银行股平均股息率超5%,远超险资负债端成本(约2%至2.5%),成为对冲利率下行的“类固收”资产;其次,新金融工具准则下,持有高股息银行股可计入FVOCI科目,减少利润表波动;最后,险企入股银行有利于深化银保渠道合作,拓展综合金融场景。

“银行股业绩波动相对较小,分红保持稳定,具有较好的中长期收益确定性、稳健性,符合险资‘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稳健投资’的导向。”中国银河证券银行业分析师张一纬认为,当前银行板块估值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股息率仍位于行业前列,红利价值有望继续吸引中长期增量资金流入。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