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男子多次将5岁幼子弃置公共场所,法院依法作出判决

访客 2025-05-15 14:09:53 17263

男子多次将5岁幼子弃置公共场所,法院依法作出判决

在国际家庭日(5月15日)之际,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六件典型案例,旨在通过司法裁判的规范、评价与引领功能,进一步提升全社会对未成年人家庭保护的关注,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 案例一:依法确定监护人 助力弃婴实现升学梦想——郑某某申请确定监护人案

  • 案例二:侵害子女财产权益 父母依法承担侵权责任——丁小某诉丁某、汪某返还财产纠纷案

  • 案例三:遗弃未成年子女 父母依法承担刑事责任——被告人刘某某遗弃案

  • 案例四:评估监护能力 加强融合保护——佟某诉伍某抚养纠纷案

  • 案例五:引入社会力量 破解探望难题——胡某与杨某探望权纠纷案

  • 案例六:刚柔并济 妥善执结抚养纠纷案——胡某与徐某抚养纠纷执行案

这批案例展现了以下特点:

首先,及时确定监护人,确保未成年人获得妥当监护。作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监护人的角色不可或缺。通过依法适用相关制度,法院能够迅速介入并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 在案例一中,法院依托多部门协作机制,在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情况下,为一名面临升学考试的弃婴确定了合法监护人,成功解决了报名考试的实际困难。

其次,强化监护人职责,依法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当监护人未尽职履责或侵犯被监护人权益时,必须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 例如,在案例二中,父亲擅自挪用未成年子女款项用于购房却未按约定登记在其名下,法院裁定其归还财产,有效维护了子女的财产权益。

  • 而在案例三中,直接抚养孩子的母亲多次故意将5岁幼子遗弃在公共场所,法院认定其行为构成遗弃罪,并判处适当刑罚,彰显了法律的威慑力。

再者,积极开展延伸工作,促进矛盾实质化解。涉未成年人案件的特殊性要求法院采取更为灵活和人性化的措施,全方位保障未成年人权益。

  • 如案例四所示,法院综合运用多种工作机制,包括监护能力评估和社会观护等,充分尊重未成年人意愿,最终妥善解决了抚养争议。

最后,多措并举破解抚养与探望执行难题。由于涉及人身及行为因素,此类案件往往成为实践中的难点。

  • 案例五中,法院创新引入社会力量,借助专业社工协助当事人顺利实现探望权。

  • 案例六则通过刚柔并济的方式,实施执行预惩戒措施,并结合审执联动进行释法明理,最终实现了两案的圆满解决,为同类案件提供了重要参考。

来源 | 央视新闻

监制 | 李金锋 李洁敏 主编 | 彭丹 编辑 | 杜卉


支点财经送福利啦

男子多次将5岁幼子弃置公共场所,法院依法作出判决

(本期好礼:大象文创袋、小象玩偶)

怎样参与:①在支点财经公众号推送的每篇文章下面点“赞”、“分享”、“红心”。②每周前15名用户可获赠礼品,名单于每周一在菜单栏“热门活动”中公布。数据由支点财经后台自动统计。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