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清华博士后为爱奔赴湛江,广东春招成都站现场求职超1.5万人

访客 2025-04-27 16:35:17 45495
清华博士后为爱奔赴湛江,广东春招成都站现场求职超1.5万人摘要: 作者:周松清广东全国春招来到成都。4月26日,“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春季招聘活动(成都站)在成都世纪城新国...

作者:周松清

广东全国春招来到成都。

4月26日,“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春季招聘活动(成都站)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1号馆举行。

招聘活动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这是2025年开年以来广东省开启的全国人才招聘活动,包括成都在内,北京、上海、杭州、武汉等地均有落地开展,成果丰富。

现场统计数据显示,成都场活动紧扣“粤聚英才,粤见未来”主题,聚焦高校毕业生就业需求,现场提供超1.8万个优质岗位、超1万个实习岗位,涵盖人工智能、软件与互联网、生物医药与健康等广东重点产业以及湛江支柱产业,体现了广东作为就业大省为高校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稳定全国就业大局的担当。

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博士后刘思彤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我最后选择了一家湛江高校科研岗位,一方面是因为老公在湛江工作,另外一方面,湛江的人才福利政策也十分给力,能让我无住房等后顾之忧,专心科研。”

提供优质岗位1.8万个 现场求职超1.5万人

4月26日早上8点半,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就已经人头攒动,多家院校学生大巴已经陆续抵达会场停车场。

刚下车的西南交通大学学生小刘,拿着手机对着招聘展板拍照,他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我是大四的,这两年确实就业形势也比较老火,广东好单位多,我们几个同学们也都过来找找机会。”

清华博士后为爱奔赴湛江,广东春招成都站现场求职超1.5万人

此次招聘活动汇聚腾讯、比亚迪、宝钢、巴斯夫、格力、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200余家企事业单位,提供涵盖技术研发、智能制造、教育科研等多领域岗位,为青年人才提供充分的发展成长空间,助力青年人才快速融入产业前沿。

本次招聘会,网上预约人数超1.2万人,现场参与求职人数超1.5万人次,直播带岗参与人数1.28万人次。据统计,共有47所学校学生参与应聘,其中预约和应聘人数较多的学校有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成都工业学院、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四川工商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四川轻化工大学等,共收到简历1.83万份,达成初步就业意向4000多人次。

据介绍,招聘活动学历要求覆盖大专至博士各层次。部分岗位还配套住宿、餐补及职业培训等福利,精准对接四川省高校学科优势,既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专业对口的就业机会,也为企业精准引进专业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时代周报在现场观察发现,多个招聘展位前已经排起了长龙,包括宝钢、腾讯、湛江机场、广晟国资等单位,同时,作为招聘博士以上高端人才的鹏城国家实验室也时不时有人前往沟通交流。

鹏城国家实验室现场招聘人才专员黄利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已经收到好几份很不错的简历,和我们的要求也比较契合。我们此前也去到上海进行过专场招聘,成都的人才也非常多。”

“广东的产业布局与我的专业高度契合,企业提供的培训体系和发展路径让我对未来充满信心!”一名参与活动的应届硕士生表示。活动现场还设置职业指导专区,提供简历优化、AI职业形象照拍摄等一站式服务,切实解决求职过程中的实际需求。

清华博士后为爱奔赴湛江 也看重人才政策

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博士后刘思彤也选择了广东湛江。

刘思彤学业十分努力,她是重庆人,在川渝读了大学硕士之后,再到北京读了博士博士后,可以说在全国都已经是择业不愁的她,最终选择了湛江一所高校的科研工作。

对于为什么选择湛江,她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一方面是因为老公在湛江工作,另外一方面湛江的人才福利政策也十分的好,没有住房子女就学这些后顾之忧,能够比较专心的放在科研上。”同时,她还表示,广东离重庆不算远,气候、饮食、医疗配套都很好,家里人也支持。

英雄所见略同。

在活动现场,广东医科大学科研平台管理中心主任张晶晶也向广大求职者说到:“广东视人才为珍宝,这里就业环境可以让我心无旁骛的专心搞科研。希望各位学子多多选择广东,在广东可以实现奋斗与生活的两全其美”。

广东美食、民俗风情的助力也成为此次招聘的吸睛之处。

活动现场,许多求职者沉浸式体验广东文化。“粤菜师傅”美食品鉴区前排起长队,3D白海豚打卡区人来人往,湛江蚝壳画制作体验则让求职者化身“手作达人”。现场生动展示湛江10个县级文创、美食、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内容,邀请求职者体验互动,了解湛江文化,也可通过集章打卡兑换礼物。

东西南北中,发展到广东。

“百万英才汇南粤”不仅是人才与机遇的双向奔赴,更是广东向广大高校毕业生、有志青年发出的热切召唤。这里有无垠的产业蓝海、顶尖的创新生态和敢为人先的城市基因。当前,广东正以开放包容之姿,期待每一位英才在此书写“踏浪人生”。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