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每天赚834万,最赚钱消金公司来了!蚂蚁消金净利飙升19倍,它们也“封神”

访客 2025-04-23 17:20:57 25673
每天赚834万,最赚钱消金公司来了!蚂蚁消金净利飙升19倍,它们也“封神”摘要: 作者:王苗苗图源:图虫创意4月22日,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简称“蚂蚁消金”)发布2024年度报告。2024年,该公...

作者:王苗苗

每天赚834万,最赚钱消金公司来了!蚂蚁消金净利飙升19倍,它们也“封神”

图源:图虫创意

4月22日,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简称“蚂蚁消金”)发布2024年度报告。2024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2.13亿元,同比增长76.31%;营业利润35.81亿元,同比增长2090.20%;净利润30.51亿元,同比增长1913.64%,平均一天赚约834万元,这一数据使其超越招联消金,成为2024年“最赚钱”的消费金融公司。

时代周报记者就蚂蚁消金业绩等相关问题致电该公司并发送采访提纲,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目前,在31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已有16家持牌消金机构发布2024年年报。整体来看,2024年消金行业业绩呈现“头部缩表、腰部赶超”的态势,整体业绩两极分化特征明显,老牌头部机构如招联消金、兴业消金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滑,而以建信消金、中邮消金为代表的中尾部机构业绩增速亮眼。

对此,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一方面,部分头部消费金融机构在不良承压背景之下主动收缩业务规模,也有机构在探索从线下逐步向线上转型的过程中产生“阵痛”;另一方面,部分腰部机构出于本身规模基数较小、股东加大支持力度、切入差异化场景赛道等因素,迎来较好的增长期。

蚂蚁消金总资产达3137.51亿元

蚂蚁消金于2021年6月4日成立并开业,主要承接蚂蚁集团旗下“花呗”“借呗”业务,股东包括蚂蚁集团、杭州数据集团、传化智联、宁德时代等。2023年,蚂蚁消金连续完成两轮增资,注册资本增至230亿元,位居31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之首。

成立后,蚂蚁消金的业绩表现堪称“过山车”。开业首年净亏损11.7亿元;次年扭亏,实现净利润8.41亿元;2023年净利润又骤降至1.52亿元,同比下滑逾80%。2024年,蚂蚁消金净利润狂飙至30.51亿元,同比激增1913.64%。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蚂蚁消金2024年近七成利润集中在下半年。

2024年上半年,蚂蚁消金实现营业收入59.85亿元,净利润9.25亿元。由此测算,2024年下半年,蚂蚁消金的营业收入超过92亿元,净利润超过21亿元。

博通分析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告诉时代周报记者,2024年蚂蚁消金净利润暴涨的主要原因是其2023年基数较低,2023年增资后,依照行业通用会计准则,蚂蚁消金增加了大额一次性拨备计提,导致当年利润较低。2024年这一影响消失,利润回归正常水平,使得净利润同比出现大幅增长。

截至2024年末,蚂蚁消金资产总额达3137.51亿元,同比增长30.91%;净资产为260.03亿元,同比增长13.33%,持续保持持牌消金机构资产规模“老大”的位置。

2025年2月26日,蚂蚁消金发布变更公告,其经营范围有多项调整。其中,存款业务上,吸收存款范围从股东境内子公司及境内股东,扩大到股东及其境内子公司等;借款业务新增向作为公司股东的境外金融机构借款;债券发行明确为发行非资本类债券;同时删减了代理销售与消费贷款相关保险产品及固定收益类证券投资业务。

王蓬博认为,“此次经营范围的调整有助于蚂蚁消金进一步优化业务结构,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增强市场竞争力,比如吸收存款范围的扩大以及新增向境外金融机构借款,能够增加公司的资金来源,满足业务增长对资金的需求,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16家持牌消金机构业绩出炉

截至目前,已有蚂蚁消金、招联消金、兴业消金、中银消金、中邮消金、马上消金、宁银消金、杭银消金、苏银消金、海尔消金、哈银消金、小米消金、湖北消金、北银消金、建信消金、阳光消金16家持牌消金机构发布2024年成绩单。

其中,蚂蚁消金、招联消金、兴业消金、马上消金4家机构营收过百亿,蚂蚁消金、中邮消金、宁银消金、小米消金、建信消金5家机构净利润增速超过50%。

每天赚834万,最赚钱消金公司来了!蚂蚁消金净利飙升19倍,它们也“封神”

制图:时代周报

具体来看,蚂蚁、招联继续领衔第一梯队,但不同于蚂蚁消金,招联消金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73.18亿元,同比下降11.65%;净利润30.16亿元,同比下降16.22%。

此外,兴业消金2024年的营收、净利润也双双下滑。其中,营业收入100.67亿元,同比下降10.36%;净利润4.30亿元,同比下降79.25%。在上述16家机构中,中银消金净利润跌幅最大,2024年实现净利润0.45亿元,同比下滑91.62%。

对于兴业消金、中银消金等净利润下跌的原因,王蓬博认为,市场竞争激烈,部分消金机构传统上依赖大额贷款和线下业务,这种模式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显得不够灵活,加之资产质量下降,长尾客群的违约风险增加,不良贷款率上升,核销不良资产增加了成本,压缩了利润空间。

王蓬博进一步指出,头部公司在市场份额争夺中面临更多竞争者,包括新兴的金融科技公司和中小型消费金融公司,导致市场份额被分流;过去依赖那种“高收益覆盖高风险”模式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逐渐失效,需要进行战略调整和模式转型。

时代周报记者还注意到,中邮消金、宁银消金、小米消金、建信消金等中尾部机构奋起直追,业绩表现亮眼。

2024年,中邮消金实现营收75.41亿元,同比增长8.47%;净利润8.04亿元,同比增长54.02%。宁银消金实现营业收入29.90亿元,同比增长65.96%;净利润3.03亿元,同比增长50.17%。截至2024年末,中邮消金、宁银消金总资产均突破600亿大关。

小米消金成立于2020年5月,自成立以来已连续4年盈利,其2021年-2024年的净利润分别为368万元、1084万元、7600万元、1.15亿元,2022年-2024年净利增速分别为194.57%、601.11%、51.32%。

建信消金成立于2023年,2024年实现净利润0.1亿元,同比增长115.38%;截至2024年末,建信消金的总资产为125.7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2.04%。

对于中尾部消金机构业绩普遍大涨的原因,王蓬博表示,中尾部机构业务本身基数小,在业务拓展和业绩增长方面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空间,也更容易控制运营和风控成本;部分中尾部机构通过加强股东协同、与其他机构合作等方式,拓展业务渠道,提升了经营效益。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