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量化“大佬”出走,中信保诚基金面临多重考验

出品|达摩财经
基金经理变动愈加频繁的当下,中信保诚基金旗下十年老将也选择出走。
4月12日,中信保诚基金发布公告称,量化投资总监提云涛正式卸任旗下四只基金的基金经理职务,包括中信保诚量化阿尔法股票、中信保诚至选混合、中信保诚瑞丰6个月持有期混合、中信保诚新旺混合(LOF)。
卸任上述四只产品后,提云涛在中信保诚基金不再管理任何产品,公告中表示,公司已按规定在基金业协会为其办理了注销手续。
近年来,由于股市震荡加剧导致部分基金经理业绩不理想,叠加基金行业薪酬改革以至于基金经理流动愈加频繁。
今年以来,包括中欧基金曹名长、建信基金周智硕、嘉实基金洪流、广发基金张东一、南方基金王士聪在内等多位昔日百亿基金经理离任。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12日,今年共有106位基金经理离职,去年同时期的离职人数为80位。
提云涛有着深厚的量化研究经验,其自1998年踏入证券业,曾在大鹏证券、东方证券、申银万国、平安资管、中信证券等机构担任要职。2015年,提云涛加入中信保诚基金后开创“量化+主动”混合策略,历任24只基金产品管理,业绩表现均十分亮眼。
值得注意的是,提云涛的清仓式卸任此前早有征兆,中信保诚基金对提云涛的管理产品采取了共同管理、分批卸任、正式解聘的渐进式过渡,以便将人事变动的影响降到最低。
今年2月,中信保诚基金就曾将中信保诚量化阿尔法股票、中信保诚至选混合、中信保诚瑞丰6个月持有期混合、中信保诚新旺混合(LOF)增聘基金经理,改为由姜鹏、柳红亮、王颖等人与提云涛共同管理。
3月4日,提云涛先行卸任中信保诚红利精选混合、中信保诚至瑞混合两只产品。一个多月后,提云涛与中信保诚基金宣告“分手”。
处境略显尴尬
提云涛在中信保诚基金累计管理过34只基金(A/C单独计算),大部分在其管理期内都实现正收益。其中,中信保诚量化阿尔法股票A、中信保诚至选混合A、中信保诚至瑞混合A等几只代表基金任职回报超过60%。
虽然提云涛的业绩表现堪称出色,但一直处于规模难涨的尴尬处境。提云涛离任前,其管理的基金总规模也不足25亿元,其中,3只产品跌破千万元,中信保诚瑞丰6个月混合A更是只有100万元。
提云涛管理的基金也折射出中信保诚基金的结构性短板,权益产品占比过低,且迷你基问题突出。
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中信保诚基金的资产管理规模为1506.63亿元,其中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型基金合计占比超过83%,权益类产品占比不足20%。
目前中信保诚基金旗下有87只基金,其中23只规模不足5000万元,占比超过四分之一。这些基金随时面临清盘“红线”,成为被市场边缘化的“迷你基”。
财报显示,2024年全年,中信保诚基金旗下基金实现营业收入49.28亿元,净利润为38.45亿元。但在股票投资收益上,中信保诚基金却三年连续亏损,2024年亏损高达22.97亿元。
作为权益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信保诚基金混合型基金加速缩水问题日益严重。在当前市场行情逐步回暖的背景下,权益类表现低迷,已经严重影响公司的长期竞争力。
Wind数据显示,2021年末,中信保诚混合型基金规模达到604.84亿元峰值。2024年末,其混合基金规模仅有186.78亿元,三年时间缩水418.06亿元。
为了填补混合基金规模下跌的缺口,中信保诚基金近年来在新基发行上较为激进。自2024年以来发行36只新基金(含份额增设),为增强资金吸引力甚至将基金管理费下调至0.15%的行业超低位。截至4月12日,中信保诚基金2024年发行产品总规模仅为110.03亿元,其中10只规模甚至不足百万元。
在指数基金发行火热的当下,中信保诚基金指数基金产品也遭遇募集失败。去年11月,中信保诚基金发布公告称,中信保诚上证科创板100指数增强型基金未能募集成功,宣告“夭折”。
此外,此前曾被寄予厚望的养老目标基金也连续遭遇清盘。2024年,成立于2021年的两只发起式基金中信保诚养老2035三年持有混合FOF和中信保诚养老2040三年持有混合FOF,先后因规模不足而清盘,成为中信保诚基金产品端失速的缩影。
人才稀缺
提云涛的离任,让原本人才稀缺的中信保诚基金更增添一份隐忧。
提云涛此前管的基金中,债券类产品由具备量化背景的王颖接手,但权益类产品的管理重任却落在姜鹏、柳红亮等新生代基金经理肩上,这一人事布局也不免引发投资者对产品管理延续性的关注。
值得关注的是,王颖的职业轨迹显示其正处于转型关键期。这位2016年入职的基金经理历经八年才晋升量化投资部助理总监,期间虽参与管理中信保诚量化阿尔法股票基金,但在2022年3月至2024年6月的任职周期内,该产品录得-8.11%的累计回报。如今转战中信保诚瑞丰6个月混合基金这一偏债产品,管理能力尚待市场验证。
权益产品线的新任掌舵者面临更大考验。接手中信保诚量化阿尔法股票等产品的姜鹏,职业履历显示其2017年加入公司后主要担任金融工程师和投资经理,独立管理权益基金的经验尚不足两年。数据显示,其任职年化回报率为-4.49%,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如何扭转业绩颓势成为关键挑战。
更引人注目的是基金经理柳红亮的快速晋升。这位2024年4月才加入中信保诚基金的"新生代",在不足一年的从业时间里便与王颖、姜鹏共同管理多只混合型基金。虽然其曾在中金公司、海通证券等机构担任交易员和投资助理,但直接管理公募产品的实战经验仍显单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