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分红不如预期,中国太平利润涨了股价跌了

访客 2025-04-10 16:24:47 71861
分红不如预期,中国太平利润涨了股价跌了摘要: 出品|达摩财经3月24日,中国太平发布年度报告显示,公司2024年实现保险服务收入1112.68亿港元,同比增长3.5%...

分红不如预期,中国太平利润涨了股价跌了

出品|达摩财经

3月24日,中国太平发布年度报告显示,公司2024年实现保险服务收入1112.68亿港元,同比增长3.5%;实现净利润84.32亿港元,同比增长36.2%。至2024年末,中国太平的总资产约为1.73万亿港元,较年初增加14.9%。

对于2024年的业绩表现,中国太平董事长尹兆君给予了一定的肯定,表示中国太平“取得了近年来最好的经营业绩”。

但这份亮眼的成绩却没能助推中国太平的股价,财报发布次日,中国太平股价跌超7%。截至3月27日,中国太平股价为12.1港元/股,最新市值434.88亿港元。

比起中国太平的业绩表现,公司在股东回报方面稍显不足。分红方案显示,中国太平2024年度计划派发现金股息12.58亿港元,每股分红0.35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中国太平分红方案为每股分红0.30港元,虽然分红水平有所提升,但按照净利润大幅增长的程度看,股利支付率反而较2023年缩水不少。

近两年,中国太平股利支付率连年下滑。Wind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中国太平的股利支付率分别为33.41%、17.42%、14.92%。而已公布2024年度分红方案的险企中,中国平安股利支付率为36.47%、中国太保为23.11%、中国人寿为17.18%,均高于中国太平。

自2024年初至今,中国太平股价也上涨不少,股价几近翻倍。以3月27日股价计算,其股息率仅有2.89%。2024年以来,市场上增量资金已经明显向高股息标的偏移,以追求稳定收益,而目前股价大幅上涨的中国太平对资金来说已经不再具有吸引力。

投资推动净利润大涨

中国太平历史可以追溯到于1929年,源自太平保险、中国保险、民安保险三大民族品牌。2009年,公司统一“中保”“太平”“民安”三大品牌,更名为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公司。2011年,中国太平被列为中央管理企业。

上世纪中期,中国太平一度以发展境外保险业务为主,主要市场在港澳,内地市场则归属了老人保。直至2001年,太平人寿和太平财险才重新在内地复业,因此比起同为央企的国寿和人保,起步相对较晚,体量也有所差距。截至2024年末,国寿集团未包括财险业务的上市公司资产规模为6.77万亿元,人保资产规模为1.77万亿元。

2024年,受国家一系列重大政策利好等因素影响,资本市场回暖上涨,险企投资收益同比大幅增长,叠加保险业务结构优化和规模增长,助推净利润同比大增。

中国太平也同样如此,其净利润大涨的背后,投资端做出的贡献功不可没。

截至2024年末,中国太平投资资产15621亿港元,较2023年年末增长15.8%,实现净投资收益503.36亿港元,同比增长12.0%。中国太平表示,净投资收益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债券利息收入高于2023年同期。

2024年,中国太平实现净投资收益率3.46%;总投资收益率4.57%。总投资收益665.43亿港元,同比大幅增长98.2%。主要原因为已实现及未实现资本利得由上年的亏损转为盈利。

中国太平透露,由于集团加强权益市场研究,持续提升投资能力,持有的高股息策略品种表现较好,受此影响,去年集团持有的港股综合投资收益率为27.66%,跑赢恒生含息指数4.73个百分点。

从保险业务端看,太平人寿作为中国太平利润的主要来源,由于主动优化负债结构,全面推进分红险转型,增长较为稳定。2024年,太平人寿的原保费收入录得1958.67亿港元,同比增加了4.5%。

尤其在新业务价值上,2024年,太平人寿实现新业务价值132.16亿元,同比增长94.2%,重回百亿台阶。新业务价值率32.5%,同比提升16.6个百分点,中国太平表示,主要得益于公司聚焦价值型产品推动,贯彻落实“报行合一”。

虽然太平人寿保费收入同比增加,但去年全年寿险行业保费端复苏,各大寿险公

司的保费增速都在增长,太平人寿的市场份额反而出现下滑。年报显示,2024年,太平人寿在国内寿险市场的份额为4.5%,与2023年的4.8%相比,下降了3bps。

亮眼业绩下仍有诸多问题

在中国太平的寿险业务方面,除了太平人寿表现较好,旗下的其他寿险子公司以及财险业务却仍相对薄弱。

近两年,养老业务是中国太平投入较多的重点业务,截至2024年末,中国太平的5个自持自营康养社区已投运,并有76家“自有+第三方合作”社区,但其保费收入却不见增长。

2024年,太平人寿(香港)实现原保费收入1508.13亿港元,同比减少15.5%,太平养老的原保费收入为884.43亿港元,同比减少10.5%,二者都出现了双位数下滑。

在财险业务上,中国太平旗下的财产保险业务主要由太平财险承担。2024年,太平财险原保费收入同比增加2.2%,录得210.05亿港元。境内财险业务实现净利润8.04亿港元,同比增长831%。太平财险之所以净利润大幅增长,主要是因为上年同期的低基数。太平财险在2023年的净利润仅有0.86亿港元。

相比与寿险板块,太平财险在业务上缺少显著特色,在机制上又是国企体制,竞争力相对不足。因此盈利状况不稳定,综合成本率多年接近100%,时有亏损。即便2024年净利润得到大幅增长,但整体对集团的贡献程度依然较低。

中国太平在2024年代理人和客户数均出现下降,太平人寿在用户服务与经营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截至2024年末,太平人寿的代理人总数为22.61万人,比上年同期减少8613人,降幅3.7%。个人客户数量为1390.7万人,与上年同期1517.4万人相比,减少了8.35%。

太平财险的客户数下滑更为严重,2024年末,太平财险的个人客户数量为868.69万人,比上年同期大幅减少116.64万人,降幅为11.84%。公司客户也减少了2.27万家,还剩48.09万家。

对中国太平来说,2025年无疑是重要的一年,不久之前,中国太平刚刚完成董事长和总经理的更迭。

去年12月,中国太平时任董事长的王思东到龄退休,时任总经理尹兆君升任董事长。3月5日,中国太平公告称,收到金融监管总局的任职批复,已核准李可东太平集团总经理的任职资格。中国太平新高层领导班子搭建完成。

尹兆君、李可东均为内部选拔,也是中国太平罕见的内部选拔将帅组合。如此既可以减少磨合时间,也能更好的进行内部资源调配,中国太平在二人的领导下会做出何种转变亦值得期待。

•END•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