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以新冠mRNA疫苗而闻名的BioNTech公司宣布:以8亿美元预付款,最高1.5亿美元里程碑款,全款买下成立六年的中国创新药企普米斯生物100%的已发行股本。
BioNTech此前引进过一些中国创新药管线,但全资收购中国药企还是第一次。这笔交易中,BioNTech最关注的是普米斯生物正在开发的PD-L1/VEGF双抗PM8002。
今年抗体界最大的新闻要数康方生物的PD-1/VEGF双抗AK112头对头打败了全球药王K药。BioNTech嗅觉灵敏,很快发现了普米斯生物在研的重磅管线PM8002,BioNTech认为,这个品种有潜力超越康方的AK112,“它在肿瘤微环境中更加丰富,因为它靶向PD-L1而不是PD-1”。
BioNTech首席执行官表示,通过收购普米斯生物,可以加快BioNTech多种抗癌药物的开发速度,对热门的PD-L1/VEGF有更好的控制权,并获得一个临床团队,在中国开展更多试验。交易宣布后,BioNTech股价上涨4.85%,市值一夜增加12.4亿美元。
在中国押注下一个“药王”
在这笔交易之前,BioNTech已经与普米斯有过两次合作,也算是对普米斯的实力进行了摸底。
最早在2023年7月,BioNTech就出手拿下了普米斯生物一款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前双抗和一款临床阶段单抗的权益。此外,普米斯还将多个在研临床前纳米抗体项目授权给BioNTech。虽然具体交易金额并未透露,不过,这些交易让普米斯展示了实力。
BioNTech公司逐渐关注到普米斯正在研发的双抗药物。2023年11月,BioNTech以5500万美元的首付款,超10亿美元的里程碑款及销售提成,获得PD-L1/VEGF双抗PM8002的权益。在BioNTech内部,这款产品研发编号为BNT327,是BioNTech最为看重的产品。
PD-1/VEGF这个赛道上,康方生物的AK112开了个好头。2024年9月9日,在美国召开的全球肺癌大会上,康方生物的AK112“头对头”三期临床实验效果,击败全球“药王”K药。与康方生物合作开发AK112的Summit,也因为这款药物一跃成为美股明星Biotech。从2022年12月,合作公告发出算起,不到两年时间,Summit股价涨幅超10倍。
全球药企的目光随之都投向了这一赛道,不少药企都希望复制Summit的幸运,更希望能提前押注下一个药王,BioNTech也不例外。对于BNT327,BIoNTech首席执行官表示,“我们花了好几年时间寻找下一代免疫调节剂,我们相信现在已经找到了我们正在寻找的分子。”
此外,BioNTech还表示BNT327比AK112“在肿瘤微环境中更加丰富”,因为它采用PD-L1导向方法,而不是专注于PD-1。言外之意是觉得,BNT327有潜力比AK112更优秀。
在进度上,BNT327是全球首个且唯一进入Ⅲ期临床的PD-L1/VEGF双抗。目前,BNT327三阴性乳腺癌和小细胞肺癌两项适应症已先后获CDE批准开展注册性III期临床试验。对于这款药物的未来,BioNTech表示,也将与K药展开正面交锋。
除了PD-L1/VEGF双抗外,普米斯管线中还有多款药物,其中不乏TIGIT、Claudin18.2等热门靶点以及一些临床前ADC的研究。
图源:普米斯生物官网
BioNTech认为,普米斯的PD-L1/VEGF成功机会很大,而单买一个产品需要付出超10亿美元,直接打包公司则只需要8亿美元,对于BioNTech来说这笔交易应该是稳赚不亏。
国内Biotech卖身潮或将持续
对于普米斯卖身的做法,国内资本市场上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有投资者认为,“普米斯是贱卖自己”。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普米斯选择卖身给BioNTech可能是最合适的选择。
普米斯生物实际上还很年轻,公司于2018年4月创立,成立不过六年时间。在普米斯背后有着一个明星创始人刘晓林,他曾先后在雅培、施贵宝、Adimab等公司任研发高管。2012年,刘晓林回国任信达生物研发副总裁,组建并领导一支100多人的研发团队,建立了包括20多个抗体新药的产品链,并领导了信迪利单抗的开发上市。
虽然背靠明星创始人,但普米斯的日子过得可能并不容易。目前,普米斯没有产品进入到商业化阶段,依然靠市场融资来维持生存。资本寒冬之中,普米斯最近几年都没有融资的消息。据ChinaBio Today报道,上一次普米斯披露1亿美元D轮融资还是在2021年3月。
近几年支撑公司经营的就靠几起license out。
BioNTech给到普米斯的估值也不算便宜,在国内创新药融资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凭借一款PD-L1/VEGF双抗,普米斯就想要在国内拿到9.5亿美元,约合68亿元融资并不容易。在这样的情况下,普米斯选择与海外药企合作,获得持续资金输血进行药物研发的确是更好的选择。
事实上,普米斯的处境也是国内大部分Biotech的现状,在不断收紧的融资环境下,大部分Biotech其实没有太多选择,要么节衣缩食苟活,要么卖身,借助海外药企的力量,让创新药研发获得更大的确定性。
有投资者告诉健识局,“在一级机构退出无望的当下,Biotech能够被海外药企并购,也算是为投资者提供了二级市场之外的多一个退出渠道。”从这一点来说,不久的将来,国内Biotech卖身的案例可能还会继续增加。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菜鸟理财观点或立场。发布者:菜鸟理财,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itui.cn/2024/11/15/23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