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植麟仲裁案的一个未解之谜

人红是非多。

人工智能赛道最火的创业者,月之暗面的创始人杨植麟,和他的联合创始人兼CTO张宇韬,被上一个创业项目“循环智能”的投资人在香港发起仲裁。

本来投资人、创业者之间的冲突不少见,甚至对簿公堂,肉身抢公章也屡见不鲜。近的就有懂球帝与天星资本之间的“商标争夺战”,远的如阎焱和吴长江长达近十年的“雷士争夺战”。但我跟几位律师、投资人交流下来发现,这次“仲裁”跟以往案例不一样,有可能规范未来大量的创业故事,并且指向了投资人的“终极焦虑”。

为了方便接下来的讨论,我还是先简单整理几个要点。根据“暗涌Waves”披露的信息,目前我们已知:

-这次仲裁的发起方是“循环智能”这家公司本身,以及这家公司的五位老股东:金沙江创投、靖亚资本、博裕资本、华山资本和万物资本,红杉资本和真格基金并未参与仲裁,目前电子仲裁申请书已经提交给了HKIAC(香港国际仲裁中心);

-五位老股东提出仲裁的理由是,杨植麟和张宇韬在没有取得“同意豁免书”之前,就创立了“月之暗面”并且拿到了新的融资;“循环智能”作为企业提起仲裁的原因暂不清楚;

-杨植麟和张宇韬并不是“循环智能”的唯一创始人。杨植麟在循环智能期间担任的角色类似“首席科学家”,张宇韬担任的职务是CTO。除他们二人之外,还有一名担任CEO的创始人陈麒聪,三人股权均分;

-月之暗面试图解决过与循环智能老股东们的纠纷,时间可以追溯到2023年,但双方始终没有达成一个彼此满意的解决方案。

而针对此次仲裁,月之暗面也给出了官方回复:“铭德律师事务所资深合伙人David Morrison律师表示本所已接受杨植麟先生、张宇韬先生委托,关注到相关仲裁事项。我们认为该事项既缺乏法律依据,也不具备事实基础,本所将依法提出抗辩。”

月之暗面成立时间不长,但“案情”却相当复杂,并且由于目前月之暗面的超高估值,涉及利益纠纷巨大,因此从目前披露的有限信息来看,没法简单用法律或道德去审判任何一方。

但这个叙事框架,其实很容易联想到细红线、罗永浩、郑刚之间的争议。根据郑刚当初的描述(详情可见《“我,郑刚,被罗永浩弄得遍体鳞伤”》),他提起诉讼的原因之一,老罗试图用他新创建的AR公司“细红线”的股权,置换老股东们在锤子科技里的投资份额,进而取消回购权——这个方案不能说不合理,但成立的前提是老股东需要与创业者,在新公司的价值认定上形成公司。

但这套逻辑还是不能直接套用到这次的仲裁事件,因为差异是显然的:

-锤子科技是手机品牌(后来做空气净化器的那个团队叫做“畅呼吸”),“细红线”则是AR公司,两者之间有明显的区隔;而循环智能和月之暗面的交集更深,循环智能的主要业务就是“toB的AI应用开发”。一份发布于2019年的循环智能团队专访,就非常直白地在标题里写出过他们的愿景:“用AI重塑沟通”;

-细红线创建的时候,锤子科技早就历史的“尘埃”了,是一个公认的失败项目,也在大家共识的基础上进入了“善后”阶段;但循环智能仍是一家在运营的公司,10月底刚刚发布了所谓“基于场景大模型全新设计的会话智能系列应用产品”,两家公司还在今年3月达成了深度战略合作。

这两个差异,决定了本次杨植麟、张宇韬、循环智能老股东之间纠纷,不是简单地“用新公司股份,补偿老股东投资损失”的纠纷,也不可能发展成杨植麟、张宇韬、循环智能老股东,再加上循环智能本身的四方纠纷。

在这个前提下,一位股权律师朋友的看法是,这涉及到 PE/VC交易中的两个惯例条款:full time contribution以及non-compete。

full time contribution可以理解为“全职条款”。“non-compete”可以理解为“竞业条款”。在很多投资案例中,投资方经常通过这两个条款,确保创业者以“全职”状态投入到被投公司的经营当中,并约束创业者参与/投资与被投企业有竞争关系的新业务。

按照这套逻辑去套,作为股份均等的联合创始人,彼时杨植麟、张宇韬需要尽full time contribution义务的——毕竟这直接影响到循环智能本身的价值增长。与此同时,在循环智能仍然在经营的情况下,两人联合创立新的人工智能企业,是否拿到所有投资人的“豁免同意书”就成了关键问题。

聊到这里,朋友顺便又跟我吐了个槽。他说由于连续创业者很容易遇到类似的纠纷,实际上国内的创投行业也形成了一条新的规则进行针对性保护,也就是“新项目跟投权”。简单来说,就是用条款的形式明确了如果一个项目搞砸,老投资人有权利在创始人的新项目里拿一些股份。

但实际上,这项权利可能会遇到现实情况的各种挑战。比如此前一家智驾创业企业,由于经营出现问题加之创始人之间内讧,公司陷入危机境地。一些拥有强势条款的投资人选择保全资产,而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另一部分投资人只能选择用真金白银支持联合创始人继续创业,除了确实看好这位联合创始人之外,还有一点原因是,投了有折扣,不投的话,前面的钱就都打水漂了。

但即使逻辑已经看上去如此饱满了,这里还有一个未解之谜。

已知每一轮融资的时候,投资方在尽调过程中,通常会要求被投企业陈述并保证没有违反与老投资人的已有条款。那么月之暗面的投资方,为什么会“忽略”或者“顶着压力”,在两位主要创始人没有处理好这两个纠纷的情况下,仍然会选择投资?

更何况,循环智能的老股东们,存在感实在太强了。

去年投中研究院在发布2022-2023年度投资人榜单的时候,在“年度最佳投资回报投资人”这个分类上,用“从缺”两个字来意指,这一年来市场上没有找到“单项目累计退出金额(扣除累计投资成本后收益)过10亿美元或折合超70亿人民币”的超大回报项目。而博裕是最接近这一目标的投资方,他们在万物云上的投资回报大概在66.5亿人民币,是有真金白银打底、并且规模不小的赢家。

金沙江就更不用说了。朱啸虎通过在各种场合的宣讲及battle,已然成了“AI应用投资代理人”和“反大模型斗士”。在投资人心学上,他同样保持高强度输出,那句“作为投资人,GP对LP的fiduciary duty;作为公司董事,对股东的fiduciary duty都是不能触碰的高压线”,至今让人印象深刻。

“急”是个可能且合理的解释:留给机构和月之暗面的投、融资窗口期很短。杨植麟的某次采访被频繁引用,用来佐证月之暗面抢时间的必要性:“我们2023年2月开始集中做第一轮融资。如果delay到4月,基本没机会了。但如果2022年12月或2023年1月做也没机会,当时有疫情,大家没反应过来。”

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合理的解释。但如果这就是唯一的解释,那未来未免太悲观了点。

毕竟投资主题匮乏,这是肉眼可见的事实。投资主题匮乏的前提下,仅有的投资主题必然会快速过热,这也是肉眼可见的事实。快速过热会带来巨大的估值溢价,会挡住大量晚来的投资人,这更是事实。换句话说,未来值得创业公司“急”的场景一定会越来越多。

更何况这个“急”也放大了这届创业者群像中最让人不安的地方。这两年创业主题越来越专,相比起过去创投圈青睐的“连续创业者”,人们越来越期待着大量的新项目从研究所、高校、大厂产业链上涌现。这当然是个理想化路线,但这些“创业素人”能完成技术思维向工程思维的转变吗?他们能及时理解自己从“技术人员”到“企业经营者”之间的转变吗?这些都是问题。

今天我们看到的大量创投双方争议,太多来自于上一个“很急的时代”,创投市场把一个“产品开发者”草草地推成“老板”这件事了。即使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必然会在之后完成纠错,但在这个过程中的沉没成本,也是上不设限的。最好的例子就是最近沸沸扬扬的“懂球帝商标事件”,十年前那个“即使一切不确定也敢下注投资”的时代,让懂球帝在十年后差点丢掉自己的“名字”。

当然问题也可以反过来看,这场争议背后也隐含着VC们的“终极焦虑”,那就是投资方对创业团队的管理一直是老大难问题。如今我们站在上帝视角,知道创造了资本市场奇迹的人是杨植麟。但站在当时的场景里,我们又能找到什么样的依据,能够像红杉一样笃定站在CEO身侧的两个年轻人,更有可能在市场上实现自己需要的预期收益呢?

说得更直白一点,即使你有足够的判断依据,但你只是2016年这家公司的投资方,而这位能实现预期回报的新公司成立于2023年。谁能保证跨度7年之后,你仍然有余力和心气儿再次下注?这次提出仲裁申诉的老股东们当然“失算”的那一方,我相信当初他们做出的,一定是在可见范围内看起来“最合理”的选择。

所以循环智能的这场争议,值得我们追下去,别让它过去了。它最终的解决方案,它形成解决方案的过程,实施解决方案之后的后续行为,我相信都将成为一个判例式的模板,规范着未来十年里大量的创业故事。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菜鸟理财观点或立场。发布者:菜鸟理财,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itui.cn/2024/11/12/22433.html

Like (0)
菜鸟理财的头像菜鸟理财
Previous 2024年11月12日 下午12:51
Next 2024年11月12日 下午12:52

相关推荐

  • 浙商银行行长张荣森突然辞职,近十天前刚获连任

    浙商银行董事会8月9日刚完成换届,张荣森成功连任行长。 文|记者黄宇昆 8月18日下午,浙商银行(601916.SH)发布公告称,该行行长张荣森因个人原因辞去执行董事、行长职务,由董事长陆建强代为履行行长职责。 浙商银行表示,目前,该行各项经营活动开展正常,行长辞职不会对该行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产生重大影响。 当日,浙商银行回应媒体称,个别高管变动不会对该行经营…

    2024年8月18日
    9000
  • 8年、444辆、3000多公里:武汉拥抱汽车产业变革,无人车“包围”长江两岸

    武汉想超“北上广”。 8月19日,一场暴雨突袭武汉,浇灭了长江南岸黄鹤楼处的喧嚣。在如注的雨水里,平日的车水马龙不见了踪影,只有偶尔驶过的车辆激起路侧深深的水花。 位于武汉市蔡甸区通顺河畔的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基地 图片来源:时代周报记者摄 暴雨下的武汉颇显平寂,但黄鹤楼西南20公里的通顺河畔却显得格外热络:在这里,一辆辆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

    2024年9月1日
    8700
  • 扎实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成都银行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深耕科技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被列为2024年十大工作任务的首位。在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发展的实践中,离不开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因此,如何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新质生产力建设注入金融动能,成为各家金融机构的“必修课”。 作为成渝地区规模最大的上市银行,成都银行围绕新质生产力,通过“专营…

    2024年9月7日
    9300
  • 1.3亿元厂房被1.8万元变卖成交?已撤销订单,法院回应来了

    建筑总面积9550.64平方米、市场价为1.3亿元的厂房,被1元钱起拍变卖,最终变卖成交价仅有1.8万元。 2024年8月5日,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变卖的一个价值1.3亿元的厂房成交。成交确认书显示,这位幸运的“捡漏”者是一位名叫刘涛的自然人,以18162.97元的最高价竞价成交这个价值1.3亿多元的标的。 报道显示,7月7日起,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在京东资…

    2024年8月9日
    9300
  • 上海二手房市场升温:10月成交量或超2万套,业主涨价有底气了?

    业内人士称,“沪七条”后市场氛围发生改变,业主涨价底气增强。 10月是楼市销售的传统旺季,上海二手房市场愈发活跃。 “不好意思,刚刚在签合同。”10月22日凌晨,一名上海闵行区七宝的房产经纪人向时代周报记者发来现场忙碌的照片。他所在的门店10月21日晚间共计成交了2套二手房。 网签数据也印证了二手房市场的活跃。上海市房地产交易中心主办的“网上房地产”数据显示…

    2024年10月23日
    80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