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现代城市,钢筋水泥的丛林里,我们离自然似乎总是格外的遥远。好像只有柏油马路旁的绿化带和头顶的天空,还在提醒我们世界不只有规规矩矩的人造物,还有一个更加古老、神奇和美丽的自然。我工作之后的这几年,最庆幸的莫过于自己生活在一个偏僻的地方。没错,偏僻的地方。离我工作和生活的建筑不远处,就有一处无人看管,不大不小的湖泊。时常来这里看落日,也成了我平时最主要和最享受的活动之一。
两年多的时间里,每次走到湖边,大多数时候都没有几个人。如果除去偷偷钓鱼的人们和戏水的孩子,专注在夕阳上的往往只有我一个。这一方面让我感到安静和欣慰,另一方面也觉得孤独和可惜。从公司走到湖边往返大概三公里,来回一趟根据我的心情和夕阳的壮丽程度,能花费 40 分钟到两个小时。也许对大多数人来说,花费这么长时间看一场夕阳太奢侈了。他们满足于在上下班的间隙,地铁的车窗,或者玻璃幕墙的反光里偶尔瞥见金黄色的光芒。我想写这篇文章,是试图说明,哪怕工作和生活非常繁忙,挤出一个小时的时间看一场完整的夕阳是值得的。我也会介绍一些自己的经验和方法,虽然不一定科学,但大体上有用。
预判夕阳
你可以通过莉景天气这样的 app 来查询。但我觉得,更好的方式还是凭借肉眼和经验。日落前两个小时左右,大概就可以观察云层的情况了。如果满足以下几个条件,就可以期待一次不错的夕阳:
- 西侧没有被厚云层完全遮挡。
- 空气质量、能见度好,没有太重的雾霾。
- 天空中有较高的云层
前两点对夕阳的观看是必须的。如果西侧的地平线完全被浓厚的云层遮挡,一点也不透光,那么傍晚太阳光线就无法穿透过来照亮上方的云层。而如果空气质量较差,有浓重的雾霾,即使光线能够穿透一部分,也会变得非常灰暗,几乎不会有鲜亮的颜色。
有些时候,就是虽然西侧的地平线被完全遮挡了,云层却并不厚重。这时,等到太阳落山后十几分钟,太阳会从云层后面把它照亮,色彩透射过来,晕染出一片粉紫色的天空。这样的夕阳在太阳落山前、落山时都平平无奇,只有在落山后才会展现它的美丽。这是尤其需要耐心和运气的。
还有一种情况值得特别注意,那就是雨后天晴。可能在落日前的一两个小时还是灰暗一片,但如果在最后十几分钟里渗透出了金光,请尽快赶到恰当的位置。庞大的云层和丰富的水气会让晚霞具有无限的可能。有一次天空仍然飘着雨,除了云层反射的霞光,空中的雨滴也被阳光照亮,形成丝丝缕缕的金黄色。转身向后看,阳光和雨滴造出硕大的双彩虹。这样景象是无法在晴好的日子看到的。
至于第三点,我们看到的夕阳,大多数时候是折射过的太阳光线照亮云层的下表面形成的。这样一来,自然是较高的云层更容易产生好的效果。如果天空中都是非常低的积云,他们就会遮挡阳光,而很难产生反射。
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较低的积云底部虽然无法被阳光照亮,但他们朝向太阳的一面仍然会被照亮。也就是说,这时候我们可以向东看,一些积云的侧面会被染上美丽的金黄和粉色光芒。此外,这些积云也往往出现在空气湿润的夏季,这个时候,在浓厚云层的遮挡下,一束一束的阳光会在水汽中打出明暗相间的条带和霞光,也是非常难得的景象。
地点
看夕阳的地点,首先自然是越开阔越好。如果刚好居住在高层,有非常开阔的视野,那么在公司的办公楼或者家里,都是很好的观赏地。不过对我而言,在有时间的时候,我还是更喜欢专程前往一块开阔地,尤其是在湖边。
毕竟,水面会倒映天空的颜色。这里的倒映,不只是太阳本身的金光,还有红、黄、蓝、紫各色的色彩。根据当天风的情况,水面的波纹也有不同。有时顺滑如丝绸,有时细密地像一幅钢笔画。这会把天空的颜色折射成更加多变的样子。即使天空的景象不如人意,水面的波纹往往也能让人凝视良久。
有时,我们来不及赶到特定的地点,只能就近观看夕阳。这时也不必灰心,周围建筑和环境反而可能带来惊喜。我记得有一次在姑苏区,刚刚从地铁站走出来,背后是红粉的晚霞,前面则是刚刚点亮,复古造型的路灯,伴随着古朴的房屋剪影。虽然有时无法看到晚霞的全貌,但只要用心观察,阳光和身边景物的共鸣往往也会带来惊喜。
时间
看夕阳的时间,可能是大家误会最深的一个方面。我常常听到追赶夕阳的朋友抱怨,赶到地方的时候,太阳已经下山了。但实际上,太阳接触地平线的那一刻并没有多精彩。一个圆乎乎的大光球,实在没什么好看的。在我看来,夕阳重要的一直都是它点亮、映衬的部分,而不是它本身。
所以,既然是看云,看天光,看湖面,甚至看建筑,那就不在于太阳消失的那一刻,而在于整个过程。根据我的经验,日落前的一个小时,直到日落后的 30 分钟,都充满了令人惊叹的景象(如果无法等待那么久,至少可以安排落日前后的十五分钟)。更重要的是,这是个不停变化的过程,每一天都不一样,每时每刻都不一样。大约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你完全可以把它当成一部大自然呈现的电影。
太阳落山前,虽然阳光还没有变得通红,但已经开始泛黄。斜射的阳光比起白天更能勾勒出云层的立体感。光束穿过云层的间隙,形成壮观的丁达尔现象,联合云层和蓝天的倒映,开始在湖面上留下痕迹。太阳落山时,景象自不必说,这是大家最熟悉,欣赏最多的红色时间。太阳落山后,请千万别急着离开,好戏才刚刚开始。我们头顶的高层云,往往要到这个时候才会被折射的金光照亮,形成最壮丽的晚霞。低层云向阳的一面,也在这个时候逐渐变红。实际上,如果在观察落日的过程里,回头望几眼,你就会发现,太阳的光芒从西向东扫过整片天空,只要有云彩接住的地方,就是彩霞。
还有一次,西边笼罩着薄薄的乌云,那天的落日也十分灰暗。正在我准备往回走的时候,却发现西侧的天空开始微微泛起粉色。我停留了一会,天空中的粉色竟然越来越鲜亮,直到变成一片近乎血红的彩霞。很难相信,在太阳谢幕以后的十分钟,那天的天空影院给我准备了最惊喜的彩蛋。
这张照片也拍摄在日落之后。我在湖边听歌,本来已经准备返回,结果抬头一看,看见一座深蓝色的光桥。我原本以为是一片乌云,但越看越不对劲——乌云哪里有这么直,这么长?它好像从西侧的地平线一直延伸到最东边。我来回踱步,发现它似乎离我很近,就像一条横亘天空的光桥,虽然暗淡,但却十分鲜艳。这大概是地平线之下,云团遮挡形成的。后面我也多次见到了这样如同动漫里一样的霞光。但那样一次近乎完美的光桥,我还是很难忘记。
太阳彻底落下,最后一点红色消失之后,也别急着离开。此时城市的灯光逐渐点亮,天空还没有完全暗淡下去,呈现出纯粹而深邃的蓝色。建筑物的灯光、路灯、工地吊塔上的照明在蓝色背景下,如同梵高的星夜。如果你恰好在水边,吹着微风,那么这些灯光就会接过太阳的接力棒,把星星点点的闪光投在波浪上。就好像向下喷洒的烟花,拉出一道长长的倒影。相比起漆黑一片的深夜,这是欣赏灯光和夜景的最佳时刻。
拍摄
拍摄自然也是观看夕阳的重要一环。在我看来,夕阳的拍摄主要有以下两个要点,每一个要点既可以通过前期拍摄的设置,也可以通过后期调整来完善
白平衡:正确反映夕阳的色彩
在拍摄过程中,最苦恼的莫过于无法将天空绚丽的色彩捕捉到照片里。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白平衡。相机和手机自动白平衡的逻辑,在于将「偏色照明下的颜色,自动还原在标准照明(国际照明委员会 CIE 定为色温 6500K 的 D65 光源)下的颜色」。也就是说,比如灯光的颜色大面积偏黄,那么自动白平衡就要抹除这种黄色,尽量还原场景在白光下的景象。但不幸的是,落日时间就是这样一个「偏色照明」的环境。
所以在拍摄夕阳的时候,最好关闭自动白平衡,将白平衡模式修改为「日光」,以便还原肉眼见到的场景。如果手机系统自带的相机无法做到这一点,推荐下载第三方的 app。我自己使用的是 。NOMO RAW,其中可以切换到日光白平衡模式。
就我使用的 iPhone 相机而言,对于冷暖色,基本上能比较好地还原。但对于紫-绿的色彩倾向,往往会被自动的白平衡算法抹掉。面对这种情况,如果仍然采用原相机拍摄,仍然有两种方法来还原天空的粉紫色。一种是在相机界面上滑,调整拍摄时的色温、色调设置;另一种就是在后期中进行调整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理论上说,照片的白平衡可以无损调节,但是手机拍摄的照片一般无法保存像 RAW 格式那样完整的色彩信息。所以,最好还是在前期拍摄时就把天空的颜色还原好,如果前期差别太大,后期能够调整的程度毕竟是有限的。
曝光:通过调整曝光让照片更鲜艳
落日场景,常常明暗反差特别大。面对这种情况,在拍照的前期和后期都需要做针对性的操作。
拍照时,一般应使得照片中最亮的部分,也就是太阳周围的曝光基本正常。因为落日时分,太阳和周边云层一般是照片的重点,这里如果曝光过度,就会丢失色彩信息,变成纯粹的白色,无法显示出夕阳的光彩。具体操作时,在手机上可以点击落日及其周围的部分,让手机根据这部分进行测光,或可以在点击后上下拖动调整到自己想要的亮度。如果在相机上,调整测光模式或曝光补偿即可。
到了后期的时候,有时由于环境的巨大光比,即使落日周围的区域没有过曝,仍然容易显得颜色不够鲜艳。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软件当中,各类曝光的设置和饱和度是互相分离的两个选项。但就肉眼的感知而言,色相不变的情况下,色彩的亮度与鲜艳程度是紧密相关的。
所以,如果你发现照片中最亮的部分显得不够鲜艳,除了拉高饱和度,还可以把高光压暗,这可以非常有效地提升夕阳的鲜艳程度。同理,如果你眼前的水面或者草坪显得暗淡了,也可以通过调整「鲜明度」和「阴影」选项来让暗处的颜色更鲜明。而对于照片整体,调整对比度也会影响整体颜色的鲜艳程度。
当下的体验
虽然照片可以将瞬间变为永恒,但它仍然无法完全还原现场的体验。太阳光是连续、完整的光谱,而我们的照片只是由三原色像素组成的一种数字化的模拟,其绚丽和丰富的程度,永远无法与亲眼见到的景象相比。更何况,四周环绕的云气,身边吹过的微风,头顶传来的鸟鸣,这些体验无法通过照片记录下来。拍出好看的照片固然令人兴奋,但我的建议是,不要让拍照夺走太多的欣赏时间。太阳、云朵、水面、草木,瞬息万变,一年又一年的风景,一天有一天的变化,一秒有一秒的精彩,永远都有新鲜的美景。比起试图用拍照将景物据为己有,更重要的是享受当下的风景。
看不到太阳的日子
前面写了这么多,都需要合适的阳光和天气。但是,所有条件都满足的日子毕竟是少数,所谓「世纪晚霞」更是一年里只有几天。更多的日子里,有阴天,有雨天,有大雾……在苏州,据说一年平均只有 1/6 的天数是晴天。我也在这种环境里,慢慢学会了欣赏其他的天气。
如果傍晚时间恰好是阴雨天,便没有什么红色、黄色、紫色、粉色可看。笼罩天空的是纯粹的蓝色。在高楼上往下看的时候,远处的景物因为雨雾变得模糊,只剩下路灯和汽车大灯的光点,如同在深海一般。走出门去,天空从主角变成了低调的背景,树木在灯光的照射下格外鲜亮。坐在湖边,没有了绚丽的云彩和倒影,你可以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投入到水面。蓝色笼罩了眼前的一切,身边的凉风里夹杂着微小的水滴,这样的环境格外适合低沉的氛围。我有时会选择在阴天的傍晚带一杯酒坐到湖边,让自己的心情慢慢溶解在蓝色的空气里。
还有一次傍晚,我走出大楼,看到楼顶已经淹没在了大雾里,于是急匆匆地跑到了湖边。岸边只有我一个人,对岸的灯光已经看不到了,眼前的水面只能显现出几米的距离。走到旁边的草地上,几棵树安静地站立着,光秃秃的树干上长出了一簇一簇的叶子。背后的大雾在城市灯光的映照下像一块巨大的柔光板,打出一片黄灰色的背景。当时我刚好在听节目,里面一段电影台词是这样说的:
在下雨天听雨,用你的全身来品味这一刻;雨天听雨、雪天看雪。夏天感受夏天的炎热,冬天体验刺骨的寒冷。打开五感,用全身品味这一瞬间,原来这就是『日日是好日』的意思。——《日日是好日》
正在空无一人的湖边漫步的我,听到这句话,感受到莫大的共鸣与认可。所有关于辨别、预判夕阳的经验都有这样一个前提,那就是只有「好看」的夕阳是值得看的。但是自然本没有这样的区分。所谓「日日是好日」,不是让我们用自我鼓励的心理暗示,强行把不适的经历渲染成美好的样子,而是要求我们放下对于好坏的成见,用心去体验每一个无常的瞬间。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菜鸟理财观点或立场。发布者:菜鸟理财,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itui.cn/2024/09/08/12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