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生孩子,但我喜欢养孩子!
美国纽约的凯莉坎宁安 (Kelly Cunningham)是一名重度的妈妈角色扮演者,她一直都想成为一名母亲,但由于自己没有孩子,她只能另想办法。
2年期间,她总共收养了7个,还将日常的生活发到了网上。
然而很快,网友发现了恐怖之处:她养的孩子并不是真实的,而是和真孩子一样真的重生娃娃。
据凯莉自己描述,收养的第一个娃娃叫詹妮弗,是在27岁的生日那天购买的。
自此之后,她的母爱被激发了,总是忍不住想要像真正的孩子那样照顾詹妮弗。无论是时间精力,还是物质需求,都和真正的孩子一个规格。
她花了一周时间给它挑选衣服,给它买了一张属于它的床,买尿布买奶瓶,每天晚上他们共处一室睡觉,甚至还给它母乳喂养——假装的。
可以说,真正孩子能享受到的一切,詹妮弗娃娃也全都拥有。
后期,凯莉发现,一个孩子已经无法满足自己泛滥的母爱,她又添置了6个娃娃,待遇和詹妮弗娃娃完全一致。
她会给小的孩子母乳喂养,而给年龄较大的,则购买配方奶粉,当然也是假的。
把娃娃当作真孩子来养,或多或少会让人觉得有点神经,因此大多拥有和凯莉一样爱好的人,几乎都是避而不谈的,更不会广而告之。
但凯利不这么想,前段时间她把看娃日常发到了网络上,内容是照顾娃娃,以及现实生活中带娃娃出门。
可想而知,评论五花八门。
几乎所有人都会一直盯着这位奇怪的妈妈和真实到吓人的宝宝,当意识到孩子是假的,人们还会评头论足一番,往往大部分的言论都是不堪入耳的。
然而,凯利并不在意,表示:我不关心别人的想法,我家里人也很支持我,他们都认为我快30岁的年纪,想要孩子,喜欢孩子很正常,关键是孩子不会生病,养育压力小很多!
重生娃娃:手工制作,几万一个的洋娃娃
现实生活中,像凯利这样,对娃娃有重度依恋的群体非常广泛。
重生娃娃的文化,始于20 世纪 90 年代初的美国,起初重生娃娃只是一个非常小众的爱好,只有洋娃娃爱好者会参与其中。
2002年,第一个重生娃娃在网络上销售后,才开始流行起来。
到后来演变成一种治疗工具,治疗的对象是那些患有不孕不育症的女性、孩子意外死亡的母亲,或者是精神上有些问题的病人,目的是通过真实逼真的外形,给这些人提供一种情绪价值,最终达到治愈人心的效果。
总的来说,目前会收养重生娃娃的,主要就是两类人,一类是洋娃娃爱好者,另一类是寻求精神慰藉的人,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非常流行。
(有一些丁克家庭比较喜欢重生娃娃,因为不用承担养育责任,但能享受到养育孩子带来的情绪价值。)
重生娃娃的制作非常复杂,能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完全取决于艺术家的高超手艺,是纯手工打造的。
基础材料是硅胶或乙烯基娃娃,可以购买现成的洋娃娃改装,也可以自己制作一个。
如果买家有特殊要求,制作者也会按照买家提供的孩子照片,制作一个一模一样的假娃娃。
首先要处理的就是娃娃的肤色,如果是旧娃娃改装,那就要先去除娃娃原始的肤色,浅一点比较好改动。
接下来就是拼绘画技术了,娃娃的肤色一般需要喷洒至少15-30层颜料,喷一层烤一层,非常复杂,上面还要画上若隐若现的静脉、逼真的血丝和各种皮肤纹理。
之后就是更换眼睛、修剪指甲、抠出鼻孔形状等一切让娃娃看起来更逼真的细节处理。
下一步是植发,品质上乘的重生娃娃头发都是一根一根种上去的,大约40小时才能完成。
最后才是装饰,会给娃娃加入填充物,增加身体重量,穿上婴儿衣服,如果娃娃是含奶嘴的,还会在嘴巴内侧安装磁铁,用来固定奶嘴,发饰也会用同样方式固定。
更高级的,则会给娃娃安装模拟心跳和呼吸的电子设备、让娃娃拥有正常体温的加热设备,以及模拟婴儿哭泣的声音设备。
总之,制作精良的重生娃娃,看起来和真娃娃一模一样,脸色红润、表情逼真、皮肤纹理清晰,就连雀斑和胎记都可以做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市场上,娃娃越逼真,价格也越高,硅胶娃娃贵一些,最高可达20000英镑。
新加坡有个重生娃娃艺术家,她制作的娃娃非常受欢迎,价格相对平民一些,低一点2000多美元,高一点则是6000美元。由于制作太繁琐,她一年只能做26个,一上线就会被抢完。
更便宜的有,大概几百美元一个,但品质差一些。
过度逼真,是可爱还是惊悚?
随着重生娃娃的流行,否定的呼声也越来越多,争议的焦点就在于太逼真了,会带来很多误会,也会让人觉得毛骨悚然。
2008年7月,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警方为了拯救一个看似昏迷的婴儿,砸破了一扇车窗玻璃,抱出来一看,是个重生娃娃,虚惊一场。
2009年,一个女子利用重生娃娃网上诈骗,声称自己的孩子身患绝症,还附上照片,以此来获取同情和钱财,因为娃娃太真实了,网友们根本没发现,最后是重生娃娃的制作者看到,才戳破她的谎言。
也正是因为过度逼真了,相对正面的治疗功能,也被科学家质疑了。
有人认为:这么逼真的娃娃,如果能正确使用,确实能治愈人心。但如果不能自控,反而会让人过度依赖,最终出现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更是有心理学家批评:养育重生娃娃根本就是无意义的事情,还不如给活着的人更多的关心和爱护。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菜鸟理财观点或立场。发布者:菜鸟理财,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itui.cn/2024/09/08/12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