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要扛起拉动总需求的大梁。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 滕泰 受访人供图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2024年要实现增长5%左右的增长目标,还要进一步挖掘消费的潜力。”日前,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指出,经济增长不能继续过度依靠投资驱动,关键是继续提振消费,“消费要扛起拉动总需求的大梁”。
据国家统计局7月15日发布的数据,初步核算,今年上半年GDP总值6168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0%。其中,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3%,二季度同比增幅为4.7%。
今年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9%。其中,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滑10.1%,基础设施和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5.4%和9.5%。基础设施投资涨幅出现回落。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5969亿元,同比增长3.7%。据国家统计局8月15日发布的数据,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757亿元,同比增长2.7%。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3959亿元,增长3.6%。
滕泰曾担任多家金融机构高管兼首席经济学家,是软价值经济学提出者。2014年,他发起创立北京万博新经济研究院,担任院长,长期深入研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宏观经济运行、新兴产业及金融资本市场发展。“房地产投资出现负增长和基础设施投资涨幅回落都属正常现象。”滕泰认为,中国城镇化减速,基建放缓。持续扩张相关投资可能会进一步导致房产、基础设施过剩,难言高效。
他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人通常认为只有生产创造财富,所以偏爱投资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在他看来,消费是生产和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让产品服务销售出去,生产者才会获得收入利润,才能实现正向循环。”终端消费需求提升,自然会助推投资需求。否则,消费不振的同时,扩大投资反而可能会导致产能过剩等问题。
“扩大消费才是畅通经济循环的关键。”滕泰坦言,继续提高居民收入增速,才可以进一步提升社会总体消费信心。他称,增加居民一次性收入对提振消费产生的刺激作用不可忽视,“向居民发放现金补贴可能是从外部打破恶性循环,是提振消费最直接的措施。”
“提振消费要从居民收入端着手”
时代周报:在你看来,消费呈现了哪些特点?
滕泰:社会消费总量还有些偏低,还要想办法挖掘消费的空间潜力。这不能归结于某一项消费出现了疲软。
时代周报: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针对多个具体的产业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消费的举措。你如何看待这些举措发挥的成效?
滕泰:立足于消费结构进行宏观调控,实际是秉持产业发展的观念促进消费,即哪个产业可以创造较大的边际效益,就优先给予该产业一定的政策优惠,并发放相关的补贴。这种消费补贴虽然从消费入手,但本质还是扶持产业发展。
时代周报:在你看来,扩大内需应从什么层面入手?
滕泰:扩大内需,提振消费一定要从居民收入端着手。
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33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5.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3%。这一增速有所滑落。另外一方面,我国居民消费率(居民消费总额/GDP总额×100%)目前约为38%,还比较低。
消费可以简单理解为“居民可支配收入×边际消费倾向”,促进消费要增加居民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两个变量,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时代周报:在你看来,增加居民收入的抓手有哪些?
滕泰:增加居民收入有两种措施:一是增加居民一次性收入,也就是把促销费的资金发到老百姓手中。这种方式虽不可持续,但刺激消费的效用最大。居民消费时不会有较强的得失感。
其次,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比如,中等收入家庭可以通过投资获得回报,也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消费。
所以,要提振消费短期应增加居民一次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中长期要深化国民收入支出结构改革,让居民可支配收入占比逐步提高。
居民还有一项常规性收入,即劳务和工资性收入。这部分收入虽是持续性收入,但居民通过辛苦劳动获得的报酬,边际消费倾向往往较低。
时代周报:增加居民劳务和工资性收入,前提是扩大就业。而扩大就业的前提,又是企业的产品与服务打开销路,企业的产品与服务畅销又要求居民具备较强的消费能力。
滕泰:这像极了大家经常争论的一个哲学问题——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其实这一问题的正解应该是:借助鸡与蛋之外的第三种力量,率先创造出一只鸡或一颗蛋,以推动生态正向循环。
时代周报:你刚才提到增加居民一次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能较大程度刺激消费,但这两种收入存在不可持续和不确定性。你认为在进行相关调控时,应如何把把握节奏?
滕泰:有研究部门测算过,财政资金发消费券的乘数在城市大于3倍。这就意味着,如果拿出1万亿元资金发放给城镇居民,或将创造3万亿元以上的总需求。农村的乘数效应更加明显,1万亿元资金或将带来5万亿元的总需求。
时代周报:也就是说,通过增加居民一次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带来的刺激效用不是静态的。
滕泰:过度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无法保证资金的利用率,从而无法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些低效或无效投资,意味着资金的沉淀和浪费。
而增加居民一次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带来的效用不是静态的。这笔资金从居民手中流向企业,再从企业流向各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将在市场体系中循环3-5次。这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厚。
这可以理解为是“鸡与蛋之外的第三种力量”。没有这股力量,当前难以让消费、企业、就业、收入这些元素实现正向循环。
时代周报:怎样提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
滕泰:利率是改变边际消费倾向的抓手。降息将带来居民边际储蓄倾向降低,消费倾向提高。不降息或降息幅度小,居民消费倾向难以提升。
“对消费越来越重视,初步观念转变已完成”
时代周报:各界对消费驱动经济增长的价值是不是依然不够重视?
滕泰:我国习惯性地希望通过促进生产来稳增长,且大量的财政资金被用来做基本建设投资。我们用了短短的几十年,完成了国外几百年的基础设施建设。如今我们的铁路、公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已经相当完善了。
因此,我们的观念需要适时地转换,更多向民生倾斜,把以往用来建设投资的资金更多用来增加居民收入,提振消费。
时代周报:除了观念转变,提振消费还有哪些难点?
滕泰:几十年来,我们围绕投资建设形成了一整套的决策机制。要改变,意味着要精简原本庞大的投资体系,转而打造促进消费的机构。原来搞招商引资、搞基建的人要转向去推动消费。这也是一个系统工程。
时代周报:我们其实也可以注意到,从上到下现在都在不断强调进一步提振消费的意义。观念在逐渐转变。
滕泰:最近三、四年,经济学家不断展开相关学术讨论。我们明显感觉到各界对消费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政策也越来越重视惠民生、促消费。
我认为初步的观念转变已经完成,这已经非常难能可贵。
时代周报:从观念转变到机制转变,或许还有待时日。就市场主体来看,哪些品类可以促进消费?
滕泰:本质上,生产与消费都是由市场来决定的。如果一定时间内无法摆脱通过推动产业政策刺激的方式促进消费,那么新消费的增量弹性相对较大,比如旅游、娱乐等,空间更大。相对而言,刚性消费相对比较难以大幅提升,如一日三餐、衣着等。
时代周报:在进一步刺激消费的过程中,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家扮演着什么角色?
滕泰:长期看,需求的增长在于新供给,比如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来创造新的需求。智能手机发明之前,世界对它的需求是0。但当智能手机普及,我们迎来了繁盛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家是市场创新的主体,在恢复和扩大消费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时代周报:在目前阶段,企业应该怎样实现创新?
滕泰:在基本物质需要满足程度较高,而精神需要增长空间无限的背景下,企业要注重以软价值创造新需求,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要。软价值创造主要体现在研发创意创造软价值、体验创造软价值、场景创造软价值、流量创造软价值、创新商业模式创造软价值等五方面。
时代周报:大家对软价值的付费观念似乎不如发达国家民众积极,该怎样推动大众消费认知的转变?
滕泰:推动消费认知的转变比较难,但企业把产品与服务升级做好,自然有消费者买单。我相信有一天大家会像谈“软实力”一样谈“软价值”。如果未来基本物质需求被满足,那么大众将逐步追求更高层面精神消费需求。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菜鸟理财观点或立场。发布者:菜鸟理财,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itui.cn/2024/08/31/10984.html